?
2016-10-09 09:58?出處 綜合
2016年9月23日上午,陳光標在南京黃埔防災培訓中心公司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切胃減肥和陳光標捐14億造假等傳聞,不過,陳光標捐14億造假傳聞不回應,陳光標做減肥產品了,這次發布會其實就是產品推銷會。
參加當天發布會的,除了近50名記者,還出現了近200名號稱是陳光標公司經銷商的人。這些“經銷商”在現場不僅力挺陳光標,還指責向陳光標發問的記者,成為一時焦點。
澎湃新聞了解到,出現在當天發布會現場的這些經銷商,大多來自陳光標的減肥微商項目——“天杞園特殊膳食”。
和陳光標這名投資人、代言人一樣,“天杞園特殊膳食”也因中科院下屬研究院所拒絕為功效背書,而充滿爭議。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在前期研發過程中為中恩醫藥提供過服務工作,但沒有參與研發,對于該產品有何功效不做任何評述,另外他們跟陳光標、天杞園兩個主體沒有過任何關系。
主動進行事件營銷
爭議的焦點之一,是相關產品的減肥效果。
今年5月,陳光標曾曬出一組“華麗瘦身”的對比照,聲稱自己3個月減掉52斤體重。瘦身后的陳光標,公開為自己投資的減肥產品“天杞園特殊膳食”做推廣、宣傳,并稱減肥成功是服用這一膳食產品的結果。
不過,此后有網絡媒體城,陳光標是在北京某減重中心內進行了單切口袖狀胃手術,并質疑陳光標減肥成功是靠切胃,而非其他。
為此,陳光標不僅在9月23日的南京發布會上予以否認,還在9月25日,金華的推廣活動上,脫衣自證。
關于切胃減肥手術,一名外科醫生對澎湃新聞分析,“這種手術有的只需要在腹腔內打兩到三個孔即可進行,屬于微創手術,一般不會有很明顯的疤痕,即便有疤痕也只有1厘米左右,肉眼往往無法識別。”
雖然兩次公開亮相仍未能平息外界的質疑,但媒體聚焦本身,已經將陳光標的減肥產品推到了聚光燈下。
“天杞園特殊膳食”的一名管理層認識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的一張微信截圖顯示,該公司在9月23日陳光標的澄清發布會召開前已開始布局,要利用此發布會進行事件營銷,以提升該產品的知名度。
這則發布于“天杞園高層群”的微信直言,“公司會在后天(即9月23日)在網絡大規模反擊,將‘我瘦了,但是我沒切胃’炒作成網絡詞熱點”。
不過,最終的效果并未如這條微信所預言。
9月23日的南京發布會上,到場媒體并未在陳光標的減肥問題上太過糾纏,而是把焦點對準了“是否詐捐”上。對于記者的提問,陳光標一律拒絕回答。加上部分經銷商試圖毆打提問的記者,這場發布會已被外界視為一場鬧劇。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承認“合作研發”表述,但拒絕為功效背書
陳光標減肥生意的另一爭議,是“天杞園特殊膳食”一直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發”產品之名進行營銷推廣。
對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相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卻不愿承認該所參與該產品研發,并特別強調該研究所“跟天杞園包括陳光標沒有任何合作關系”。
而陳光標則對澎湃新聞解釋,“中科院(實際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給中恩(天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恩醫藥)授權,中恩醫藥給阿拉膳(天津)醫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拉膳”)的授權,最后是阿拉膳給天杞園的授權”,“我們是關聯公司,定制銷售。”
陳光標方面提供給澎湃新聞的幾份合同文件包括,中恩醫藥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簽訂的《特殊膳食及健康產品合作研發協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給中恩醫藥的《關于科技成果及產品包裝標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發”的答復》,中恩醫藥給阿拉膳的《授權書》,以及阿拉膳給江蘇天杞園網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天杞園”)的《授權書》。
《特殊膳食及健康產品合作研發協議》
上述材料顯示,中恩醫藥授權阿拉膳為“特殊膳食系列產品”的“獨家運營商”,阿拉膳又進一步授權江蘇天杞園為“減肥特膳”產品的“銷售獨家代理商”。
天津中恩醫藥總經理劉漢民也重申,該公司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合作研究”關系,并稱“有六組專家參與合作”。
然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卻否認上述說法,其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盡管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與中恩醫藥簽署過上述協議,但根據協議內容,他們的工作只是對中恩研發的樣品進行有效成分檢測,或者可以理解為他們在前期研發過程中為中恩醫藥提供過服務工作,但沒有參與研發,對于該產品有何功效不做任何評述,另外他們跟陳光標、天杞園兩個主體沒有過任何關系。
該人士還表示,在宣傳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發”是唯一合法的表述,而在網絡上出現的“精心研發”、“鄭重承諾”、“中科院背書”的宣傳是不符合事實,這樣的宣傳已經誤導了消費者,同時也侵害了研究所的聲譽,他們保留對這種侵權行為的起訴權利。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的這份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恩醫藥簽署的《特殊膳食及健康產品合作研發協議》中,雙方的合作范圍是“特殊膳食及健康領域,主要為改善睡眠、心血管疾病、肝病、肺病、慢性腎病、肥胖、肌肉衰減癥、術后全營養、便秘等特殊膳食及健康產品的研發”。
目前,尚不清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否會對相關產品的宣傳行為,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拆遷生意大不如前”
從拆遷到保健品,陳光標這次的行業轉向,被部分報道解釋為原本的主業走向沒落。
陳光標原本的業務主要是拆遷,主要的運作平臺是江蘇黃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簡稱江蘇黃埔)。
有報道稱,2012年至今,江蘇黃埔業務量逐年遞減,以致負債累累,陳光標不得已開始投資綠色食品等行業。
澎湃新聞注意到,江蘇黃埔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勝利路1號的大樓,外面除了原有“南京黃埔防災減災培訓中心”的標識外,還成為了陳光標投資、代言減肥產品的微商總部,該大樓的1樓變成了產品展示中心,2樓成為該微商產品的總部所在,而原來處理江蘇黃埔拆遷業務的5、6樓卻鮮有工作人員的身影。
一名曾經在江蘇黃埔工作過的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陳光標以前在各地的分公司都已經關的關,停的停,生意已經大不如前。
拆遷業務大不如前似乎難以回避。陳光標也承認,“我確實沒有多少錢。”
他還提到,遭遇了江蘇黃埔的內部架空,導致公司大傷元氣。這一說法指向的是至今仍未有官方說法的“假公章”案。
今年3月,公安機關在江蘇黃埔副總蔣某辦公司搜出170多枚假章。陳光標稱,這是他報的案。按他的說法,江蘇黃埔原副總蔣勇和總經理張宏德勾結,通過偽造公章幫助多家公司承攬工程、在外成立第三方公司等方式架空了江蘇黃埔。
不過,張宏德對澎湃新聞表示,假章是陳光標自己刻的,兩人的分歧是因為資金代持股期間承接工程收益分配方面產生了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有媒體報道稱,此案被搜出的170多枚假章中,除了合作公司,還有包括慈善機構、商務部、法院、公安等單位。
不過,陳光標并不承認江蘇黃埔已經陷入停頓的說法,他對澎湃新聞表示,公司運作正常,有幾個項目正在談。
至于所謂負債累累的說法,陳光標告訴澎湃新聞,當年做涼茶時自己也是被騙,其在該公司只有9%的股份,后因為收款后無法發貨被經銷商告到法院,總金額也就180多萬,“盡管我只占9%股份,但這180多萬都是我個人還的,所以我不欠任何人錢,你可以去銀行,我江蘇黃埔沒在銀行欠任何一分錢。”
關于陳光標此番轉型做微商,前述江蘇黃埔前員工的分析是“不得已”,“陳光標需要錢來維持目前的狀態。”
對于這樣的說法,陳光標予以否認,其表示,做微商也是在做慈善,以前做慈善只是簡單給人錢,現在做微商是教人賺錢的方法,這樣的慈善更高級了。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666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