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6 09:46?來源 溫州視線綜合
首顆私人衛星上天
首顆私人衛星上天:前幾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首顆地震衛星“張衡一號”,上面還帶了六顆微小衛星,其中一顆微小衛星是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的私人衛星“風馬牛一號”。
這顆“風馬牛一號”究竟什么樣?馮侖為什么要發射這樣一顆衛星上天?這顆衛星上天了,是不是意味著,普通人都有機會擁有一顆屬于自己的衛星?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投資的衛星“風馬牛一號”,是中國第一顆私人衛星。“風馬牛一號”外形與鞋盒大小相仿,重量4公斤,功耗8W。它配備了4K高清全景攝像頭,可以呈現360度太空高清照片。作為衛星研發團隊的一員,北京零重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北介紹,“風馬牛一號”的研制、發射和后期運行維護幾方面的費用,總投入在五百萬元人民幣以內,“大量的小衛星實現一個大衛星的功能,這種業務要求我們用實驗室或者作坊一個個的產品是做不出來的,所以我們的方向一定是把它做成標準化、體系化、平臺化、批量化。”
“風馬牛衛星”擁有可承載用戶原創內容的數字空間,能與大眾進行互動。衛星入軌后,將每天過境中國三次,向地球實時傳輸音頻和圖片內容。借助無線電接收設備及天線,收聽來自太空的聲音。而送“風馬牛”上天的想法,則源自馮侖兩年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訓練,“我對太空充滿好奇心。到了NASA以后,覺得好奇心滿足了一部分,但是還沒有完成。我覺得每當抬頭看這個又近又遠的地方,究竟會發生一些什么神奇的景象,于是就想自己也能不能發一顆衛星。”
花500萬發射一顆私人衛星,馮侖是不是太瘋狂了?答案是:一點都不,這恰恰是馮侖商業構想的一部分,也就是通過衛星直播獲得收入。雖然由于審批的流程和發射時間沒做匹配,最初預想的4K高清直播這個功能并沒有加進來,但這是一個方向。馮侖希望通過“風馬牛一號”來實現衛星和手機互動娛樂的結合,探索媒體的新玩法。其他想法,也足夠腦洞大開,比如將逝者的DNA信息存入衛星發射到太空中,甚至發射一個智能機器人到月球上,畫一個中國地圖圈地,取回月球上的土壤。馮侖說,作為企業,可不是拿著錢打水漂玩的,“如果你能夠創造出原創內容,比如衛星直播。如果我們有一顆衛星在天上能夠直播(2月1日)的赤月,肯定付費去看,一定是非常好的效益。”
不過,馮侖表示,此次發射的衛星將主要用于公益和教育,主要是作為嘗試探索,在未來后續的衛星上再考慮實現商業化盈利。
目前每年國內發射的衛星當中有7成左右是政府主導或軍用,怎樣才有資格能發射一顆私人衛星呢?據介紹,審批工作并沒有限制發射的主體,這次“風馬牛一號”的審批也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具體流程是,首先要擁有能研發出衛星的專業團隊,然后將衛星上需要擁有的功能上報相應主管部門審批,再找到發射服務方,付費安排火箭上面的位置,最后完成發射。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付志恒說,隨著軍民融合逐步推進,民用商業航天相關領域也在逐漸放開,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國內目前還未看到商業航天公司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未來國家肯定會出臺更多鼓勵的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的發展。”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keji/hangtian/7011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