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01 13:18?出處 未知
|
|
王利軍(右)生前工作場景。 |
初夏,南海某海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新型魚雷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勝利慶賀之時,海裝駐晉某軍代室軍代表們卻眼含淚水,將象征生命年輪的41朵小白花撒在了萬頃碧波之上,寄托對前任總代表王利軍的深深哀思。
一年前,被譽為“魚雷鐵人”的王利軍就是因為這型魚雷,連續高強度工作勞累,致使腦部血管瘤破裂,最終倒在了他一生熱愛并為之奮斗的魚雷監造崗位上。
科學養護模式使魚雷戰儲時間提高十多倍
魚雷是海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水中兵器。新世紀之初,我國新一代主戰魚雷自主研發過程中,試驗多次失敗,進展一度非常緩慢。剛提拔為副總代表的王利軍接過了動力系統國產化研制的重任,便將自己交給了這型魚雷。
一天深夜,王利軍終于找到問題癥結,興奮地給廠方設計人員打電話,建議改進容易斷裂的配氣閥體。第二天,他自告奮勇牽頭成立攻關小組,一邊充分吃透引進技術狀態,一邊穿梭于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幾年間,他自學了機械、材料、CAD制造等學科內容,最終采用全新的整體式閥體方案。投產試用后,表現出了可連續使用,可靠性高,降低80%成本的巨大優勢。
王利軍把監造優質戰雷、磨礪水下利劍視為自己的天職,孜孜以求,絲毫不敢懈怠。
一次,由于裝配工誤將電纜接錯,魚雷在湖中試驗失敗。王利軍想得更深:電纜接錯這樣的低級錯誤居然能通過自檢,反映了質量管控和產品設計源頭存在漏洞。王利軍立即組織軍代表審查廠方質量管理體系,一下挖出了23項設計環節缺陷。
舉一反三,王利軍接著對另外13項產品質量逐一清理,編制研制、生產、試驗的產品規范和操作細則,使裝備無論什么狀態下都處于嚴格的監督程序和標準之下,先后為3型主戰魚雷排查出2000多個影響產品可靠性的質量隱患,極大提升了產品可靠性。
采訪中,與王利軍一起工作19年的戰友、現任總代表趙晉宏還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
某型魚雷動力系統的戰儲時間,技術文件上標注為幾個月。“幾個月維護一次,部隊還怎打仗?”工廠不敢動,但王利軍不信邪。他很快聯系部隊,拉回了4條庫存戰雷,每個月重復著拆分戰雷、性能測試、分析比對,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尋找著戰雷儲存、延壽的辦法。4年過去了,這件廠方認為辦不到的事,被王利軍用堅韌和事實征服了:他牽頭摸索出的一套戰雷科學養護模式被寫進了部隊操作手冊,使戰雷的存儲周期整整提高了10多倍。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junshi/3212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