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11 14:03?出處 溫州視線
“城管撕春聯”,農歷新年剛過,正月十一開始渭南城管上街撕春聯,渭南城管撕的是人家貼在自家墻上的春聯,現在是什么時代了,還有人如此蠻不講理?春聯貼在自家墻上都不行,這是什么執法?
渭南市創衛辦主任柴樹明稱:春聯絕對屬于亂貼亂畫,過了正月十五之后就必須去掉。野蠻的城管加上無知的創衛辦主任柴樹明,才鬧出正月十一開始渭南城管上街撕春聯愚昧無知、野蠻的“城管撕春聯”活動。
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譴責渭南城管上街撕春聯的野蠻執法。
人民網《觀點》轉發東方網文章題為
城管撕春聯何以撕的理直氣壯
丁洪先 2012年02月10日09:31
渭南城管從2月2日(正月十一)開始了清理當地居民春聯的活動,在市民中引發爭議。一名城管稱,他們是臨渭區城管,年過完了,對聯也沒必要存在了。要保持市容整齊劃一,所有對聯都要撕掉,這是在執行上級的命令。(西部網2月9日)
龍年的年味還沒有完全散去呢,城管們就開始巡街撕春聯,在多數市民看來,顯然是不合適的。
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習俗,從民間禁忌來看,撕別人的春聯是對別人的不尊重,關鍵是,即便是城管執法要清理春聯,總也得聽聽老百姓的意見,尊重老百姓的習俗與權利吧?在沒有通知沒有商量的情況下就開始野蠻清理居民大門上的春聯,是對居民權利的漠視,更談不上任何對居民的尊重。而就城管執法的最終目的而言,也是為了居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倘若執法本身就缺乏對居民的應有尊重,即便城市硬環境再干凈,那也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只會給執法者帶來政績好處和管理便利,卻會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再說,在一個春聯都會被任意撕扯的執法環境中,執法文明無疑堪憂。
但另一方面,城管對于撕春聯卻是理直氣壯。下級的理由是上級的命令很重要,而對于上級而言,國家衛生成績的政績帽子則比什么都重要。有相關負責人直言,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春聯絕對屬于亂貼亂畫,過了正月十五之后就必須去掉,而按照《臨渭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辦公室關于開展城區亂貼亂掛專項整治的通知》中的說法,則是“為鞏固和發展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創建整潔優美的市容市貌,經研究,決定在全區開展亂貼亂掛專項整治活動。”于是春聯不幸被列入“亂貼亂掛”的行列。
于是,在國家衛生城市的政績帽子下,好像只要能夠保證市容市貌的整潔與優美,那么任何的整治與清理活動便具有了理直氣壯的合法性,哪怕這種執法有悖幾千年來的民俗,哪怕老百姓們心里都一百個不樂意。問題是,當執法過程的合理性駛入了歧路,當執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市容而罔顧民意,那即便市容整潔的結果再好,又有多大意義?其實在國家衛生城市的政績名號與百姓的滿意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沖突,比如對于破損春聯有礙市容而言,完全可以和市民商量,動員市民及時清理。而當野蠻執法與罔顧民意成為一種習慣,遭殃的恐怕就不僅僅是百姓門口的春聯了。
因此,當城管正月里撕春聯都撕的理直氣壯,恰恰就是需要警惕的。
京華網發表題為《城管撕春聯是蠻橫的權力審美》抨擊“城管撕春聯”
本報特約評論員蔣萌
把百姓貼副春聯算做亂貼亂畫,而不顧民俗與民眾感受,這樣孤注一擲的執法行為能服眾嗎?
“貼春聯、掛倒福”本來是民間過年的祈福習俗,如今卻被某些地方的管理者定性為“影響市容”——春節剛過,陜西渭南就要求當地城管清理整治沿街門店與住宅張貼的春聯、懸掛的燈籠、彩旗等。渭南市創衛辦主任柴樹明表示,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春聯絕對屬于亂貼亂畫。
無論出于何種理由,把百姓寄托美好寓意的東西撕碎,于情于理,當地城管都虧半截。面對群眾的質疑,城管搬出“執行上級命令”這種說辭,也無法證明“野蠻的正當”。此類“整頓通知”本身就涉嫌侵犯私有權益,沒有體現,更沒有尊重民意。
事實上,哪怕是一張紙,也是民眾的私有財產。就算城管覺得某些春聯因為破損、褪色顯得不夠美觀,也不應擅自強行撕掉,而是應當建議百姓處理。退一步說,至少也應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再由城管清理。一旦缺少必要的與民意的互動和溝通環節,城管擅自作為就缺少了對居民權利的尊重,自然容易引發爭議。
可能某些城管人員覺得,只要在室外與露天,就是城管的地盤,城管就可以“做主”,謬矣。一些城管強行沒收“露天物品”,更招來眾多非議。最近的例子是,哈爾濱雙城市城管強搶商戶擺放在店外的元宵、送給敬老院,與其說這是借花獻佛,倒不如說是城管長期“在執法中涉嫌違法”的細節體現。
讓城市衛生提升檔次,爭創全國衛生城市,初衷是好的,但應注重方式方法。渭南市創衛辦負責人稱“春聯絕對屬于亂貼亂畫”,折射出一種霸道的“權力審美”。把百姓貼副春聯算做亂貼亂畫,而不顧古老民俗與群眾感受,怎能服眾?在國家衛生城市的政績與當地居民的滿意之間,當地城管執法部門也應當多掂量掂量。
從更大的范圍著眼,如今一些城市的管理者片面理解、追求所謂的大城市風貌,追求簡單的整齊劃一。由此導致,許多極具歷史與文化特色的風貌不再,在一座座玻璃幕墻高樓拔地而起之后,城市也變得千城一面。可這未必是發達的表現,卻有可能帶來人文的迷失。
在上述背景下,城管的不當執法頻頻被炮轟,實際是為城市管理思想與機制落后、管理手段簡單粗暴埋單。所以,破解難題,關鍵還在于社會人性化的彰顯、城市管理思維的真正進步。相關報道見昨天A16版
新華網轉發中國江西網文章《城管撕春聯只是一次"拍腦袋"決策》
大年十一,渭南城管集中上街撕春聯,弄得滿國風雨,國人紛紛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和憤慨。但仔細探究開來,城管撕春聯只是某些領導又一次不合時宜的“拍腦袋”決策
知道上街撕春聯的國人都在幾乎都在指責渭南城管,但渭南城管或許更憋氣。年還沒過完,天氣又冷,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天下,領導居然讓這些弟兄上街撕春聯,還讓人活嗎?再加上城管家也有貼春聯的習慣,渭南城管未必都愿意去人家門口撕春聯,只是領導要求了,不得不做而已。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城市的衛生提高一個檔次,這個創城初衷是好的。但如某些領導丑美不分、善惡不辨,沒有正確的政績觀,就會在具體操作中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不會給下屬指出正確工作方向的同時,更沒有好的工作方式,城管被妖魔化就有了領導根源。
任何管理都需要智慧,城市經營更是如此。事實上,沒有孬群眾,只有壞領導。三大戰役后,國共兩黨的軍隊力量發生了明顯對比,一些國軍被收編過來,經過改造迅速成為革命軍人,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一支反動隊伍都能改造成為人民服務,城管隊伍又憑什么三天兩頭的傷害人民?原因主要是城管隊伍的領導人整體缺乏法治意識、和諧意識、公仆意識,習慣“拍腦袋”的決策,最終帶壞了城管這支隊伍。
民主管理的核心是權力制衡。任何權力如果沒有必要的監督,都會產生腐敗、不作為,甚至是亂作為。渭南城管大年初一撕春聯不僅是一種笑話,更是當地城管權力長期無人監督的一個必然結果。如果不進行有效監督,勢必會從撕春聯這種傷害民眾感情的事件,升級到強拆系列的“打砸搶”活動。
拍腦袋決策當止,沒腦袋的領導當下,這是民眾的期盼。但杜絕拍腦袋決策,更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在司法監督、紀檢監督、輿論監督、民眾監督等形式多樣的監督中,讓社會管理更民主,更科學、更和諧。(張洪泉)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shehui/4179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