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5 18:59?出處 綜合
深圳賽格廣場晃動最新消息:“5·18”深圳賽格廣場晃動原因已查明,是大樓頂部的桅桿風致渦激共振造成大樓整體震動,權威專家認定賽格廣場大廈結構安全,可以繼續使用。
深圳市住建局負責人回應:組織多方力量做好技術處置工作。
一是組建由岳清瑞、周福霖、聶建國、陳政清、陳湘生5位工程院院士和勘察設計大師等參加的專家組,負責技術統籌把關,專業領域涵蓋工程診治、振動控制、組合結構、風工程和巖土工程等。
二是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作為總技術牽頭單位,組織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鑒定中心“背靠背”開展檢測監測鑒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分別對有關方案和技術成果提供咨詢意見,清華大學、廣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湖南大學、同濟大學、深圳大學等16個科研團隊提供技術支持,開展專業論證分析。
三是由原設計單位、第三方權威機構、專家團隊,對安全論證和原因分析成果進行三重審核把關。
專家組回應:一設計規范,二是各種專業測試,驗算分析和評估,出具了結構安全鑒定意見;三是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對設計復核和檢測鑒定工作出具了通過論證意見。
專家組意見:通過以上大量檢測、監測、試驗和分析論證,并經多方復核、鑒定,賽格廣場大廈主體結構是安全的,可繼續使用。
賽格廣場晃動原因:桅桿風致渦激共振,這個名稱比較專業。
專家組通過技術調查、環境和設備運行調查與測試,通過對風致振動與結構累積損傷的重點分析。
專家組認為:桅桿風致渦激共振和大廈及桅桿動力特性改變的耦合,造成了賽格廣場大廈的有感振動。
桅桿風致渦激共振是引發大廈有感振動的主要外因。
一是對桅桿開展專項動力性能測試和分析。采用了多普勒激光測振、振動視頻圖像識別等技術手段。
結果表明:桅桿在5月18日-20日發生了21次頻率為2.12Hz反相位從靜止開始的非對稱風致渦激共振。
二是對大廈開展持續的動力性能監測和分析。
從大廈地下室到頂層桅桿進行了加速度等實時監測,實測了振動形態、頻率、阻尼比等各項動力參數,得出了前20階的各種振動條件下的主要振動模態。
結果表明:5月18日-20日大廈發生的有感振動為高階彎扭組合模態,與桅桿振動頻率同為2.12Hz。
三是激振測試驗證了桅桿的振動可以帶動大廈振動。對桅桿和大廈開展了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頻率共26個工況、63組的激振測試。
結果表明:在2.12Hz頻率下,桅桿的第四階非對稱振動可以帶動大廈發生高階彎扭組合振動。
綜上,在穩態且持續一定時間的特定風場條件下,大廈桅桿產生了頻率為2.12Hz的第四階反向位非對稱渦激共振,激發了大廈主體結構頻率同為2.12Hz的高階彎扭組合模態,進而引起大廈主體結構有感振動。
大廈及桅桿動力特性的改變是引發大廈20余年后才發生有感振動的主要內因。
大廈使用20余年后,局部樓層壓型鋼板組合樓板及桅桿連接點等累積損傷使結構頻率、阻尼比等動力特性發生了改變,桅桿和大廈主體結構具有了2.12Hz的共同振動頻率,形成了共振的必要條件。上述局部累積損傷只是對結構動力特性產生了影響,不影響主體結構安全。
如何解決大廈有感振動問題?
實施桅桿拆除工程,修復結構局部累積損傷
專家組認為,拆除桅桿可以有效解決大廈有感振動問題,桅桿原有的防雷、航標功能可在桅桿拆除后在樓頂重新布設。
深圳市住建局負責人回應:組織制定的桅桿拆除施工方案經過了三重把關:一是原設計單位就拆除施工對主體結構安全的影響進行了復核;二是根據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對施工方案提供的咨詢意見,進一步完善了拆除方案;三是拆除方案通過了由住建部、省住建廳推薦的專家以及深圳市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論證。
拆除工程將于近期擇機實施,并同步開展損傷修復工程,有效工期約32天。如受暴雨、臺風、高溫等極端天氣影響,將適時停止施工作業,工期順延。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拆除期間,將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對賽格廣場大廈及周邊部分道路進行封閉管理。
為商戶提供臨時經營空間,依法依規解決訴求
福田區多渠道協調商鋪、地下商城等經營空間,為商戶生產經營提供便利條件。
將繼續為廣大商戶提供臨時經營場所,有臨時經營需求的商戶可向賽格廣場大廈管理處提出申請。
桅桿拆除工程和累積損傷修復工程完成后,將組織商戶租戶回遷,盡快恢復大廈常態化經營。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shehui/7652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