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19 00:40?出處
首戰(zhàn)澳大利亞,克洛澤頭球破門,回應(yīng)了外界對他的質(zhì)疑,然而,正當他朝著超越“外星人”羅納爾多邁進時,面對塞爾維亞,他卻遭到沉重打擊,僅踢了37分鐘,他就累計兩張黃牌被罰下場。由于德國隊0-1輸給了塞爾維亞,出線形勢變得相當復(fù)雜,要是下輪拿不下加納,他們甚至有可能被淘汰出局,那這場比賽就會是克洛澤本屆世界杯的“絕唱”,考慮到他已經(jīng)32歲,參加下屆世界杯機會很渺茫,若是以這種方式告別世界杯舞臺,那對這位超級射手來說,未免太過殘酷了。(紅牌視頻: 酷6網(wǎng) 土豆網(wǎng) )
|
賽前,德國隊助理教練弗里克強調(diào):“對陣塞爾維亞,我們的防守不能只靠后衛(wèi)隊員,首先得從鋒線做起。”對這個戰(zhàn)術(shù),克洛澤貫徹地過于徹底,開場僅12分鐘,他因為一次嚴重犯規(guī),被主裁判出示了一張黃牌,這為他的罰下埋下了隱患,終于在第37分鐘,這顆“定時炸彈”爆炸了,在倒地鏟倒了斯坦科維奇之后,主裁判毫不猶豫地向他出示了第二張黃牌,這使他成為德國隊世界杯歷史上第7個被紅牌罰下的球員。而他也成為本屆世界杯第7個被罰下的球員。在世界杯歷史上,衛(wèi)冕“金靴”被罰下,克洛澤還是第一個。上一次,德國隊在世界杯賽場上紅牌被罰下的球員是拉米勞,2002年世界杯小組賽,德國隊對喀麥隆的比賽中,拉米勞在上半場累計兩張黃牌被罰下。順便說一句,當時執(zhí)法那場比賽的也是西班牙人。而1998年世界杯時,四分之一決賽中,沃恩斯在對克羅地亞的比賽中直接被紅牌逐出場外。
兩次倒地搶球,兩張黃牌,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了克洛澤身上承擔的巨大壓力,雖然第一場打破進球荒,贏得了不少掌聲,但那場比賽中,他也錯過了四次絕佳機會,相比之下,替補登場的卡考剛一亮相就破門得分,顯示出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甚至賽前,SPORT1還預(yù)測卡考將取代克洛澤首發(fā),這讓克洛澤絲毫不敢放松,比賽中,他非常積極,在前場便展開積極的就地反搶,遺憾的是,今天的西班牙主裁馬科倫判罰尺度很嚴厲,在克洛澤被罰下場之前,他已經(jīng)出示了五張黃牌,包括給克洛澤的第一張,這種情況下,克洛澤沒有觀察好場上的局勢,最終,積極的防守反而幫了球隊的倒忙。
克洛澤的紅牌讓人們不由想起了上屆世界杯的齊達內(nèi),在那屆的決賽中,面對馬特拉濟的“污言穢語”,重壓之下,心態(tài)失衡,齊達內(nèi)頭頂對手,結(jié)果領(lǐng)到紅牌離場,法國隊最終點球輸給意大利,痛失冠軍。同樣是壓力重重的情況下,克洛澤也因為犯規(guī)被罰出場外,也對球隊的出線前景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如果仔細分析克洛澤的第二張黃牌,的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當時克洛澤對斯坦科維奇的犯規(guī)并沒有惡意,而且,斯坦科維奇僅僅在控球,并不是處在對德國隊防線造成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考慮到之前克洛澤已有一張黃牌,主裁判馬科倫的重罰似乎太過嚴苛。不過,比賽中,裁判說了算,沒有掌握好裁判的判罰尺度,克洛澤領(lǐng)到紅牌也只能自認倒霉。
被罰下場之前,在比賽中,克洛澤也沒有什么作為,面對維迪奇和蘇博蒂奇,他在身高和力量上并不占優(yōu)勢,使得德國隊的傳中球戰(zhàn)術(shù)起不到作用,下場之前,穆勒曾傳出過一次不錯的傳中球,但克洛澤連第一點都沒爭到,雖然比賽中,他曾打入一球,但“小豬”施魏因斯泰格傳球時,他已處在了越位位置,被判罰無效,37分鐘的比賽時間里,他連一腳射門都沒有,犯規(guī)倒是有3次之多。另外還有2次越位,只有傳球還算精準,13腳傳球12次到位。
上一場比賽中,同樣的出場時間,克洛澤運氣好甚至能實現(xiàn)“帽子戲法”,但這場比賽中,他卻連一次機會都沒有,巨大的反差也帶出一個問題,克洛澤究竟適不適合單前鋒的戰(zhàn)術(shù)?現(xiàn)在來看,至少在陣地戰(zhàn)中,現(xiàn)在的克洛澤很難適應(yīng)這個角色,對澳大利亞時,由于對方后衛(wèi)轉(zhuǎn)身緩慢,經(jīng)常被德國人輕松突破,克洛澤能夠等待兩翼傳球,面對球門,舒服的射門。但這一次,塞爾維亞吸取了澳大利亞的教訓,耐心布置防線,不讓德國隊輕易送出直塞球,這時候,克洛澤陷入了與維迪奇和蘇博蒂奇的“肉搏戰(zhàn)”,這顯然不是他的特長,這個時候,他在進攻活動范圍又不夠大,尤其在禁區(qū)前沿,缺乏與隊友的成功配合,讓塞爾維亞后衛(wèi)可以安心在禁區(qū)內(nèi)布防,這讓克洛澤的得球空間進一步的被壓縮。
在拜仁期間,克洛澤就對單前鋒打法不適應(yīng),更愿意球隊踢雙前鋒,好發(fā)揮他頭球出色的特點。若是克洛澤還有機會出現(xiàn)在世界杯賽場上,那也將是淘汰賽階段,屆時,如何發(fā)揮他的特點,勒夫還要費一番腦筋。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tiyu/23374.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