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26 00:40?出處 大河網-河南商報
兩會期間,房價成了非常熱的話題,敏感到很少有地產開發商愿意接受采訪。實際上,影響中國房價的,還有一群人,那就是著名的"溫州炒房團"。一直以來,溫州炒房團都是神秘又引人關注的。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是不是也承受著調控政策的壓力?他們會退出炒房大軍嗎?近日,記者走進他們,近距離解密溫州商人的炒房經。
這些炒房團人士非常關注國家政策,經過十多年在房地產市場的"摸爬滾打",他們摸到了調與漲的"奧秘",總結出"調漲不調跌""越調越漲""調后報復漲"等規律。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前宏觀調控對溫州人作用有限。
再戰迪拜
最近,迪拜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一直在等迪拜一家開發商的消息:他和11名溫州商人看好了迪拜的一處房產,打算"團購",每人至少要拿下兩套。
去年年底迪拜危機發生后,陳志遠等人就"忙"得不亦樂乎。他說,危機就是商機,要"乘人之危"抱團抄底。陳志遠和"購房團"的成員始終看好迪拜的潛力,在他們眼里這顆"阿拉伯明珠"盡管遭受債務危機,它依然是世界新興、火爆的旅游目的地,住房依然相當緊張。
陳志遠告訴記者,迪拜目前房價較低,已經"基本觸底,是下手的時候了"。
金華溫州商會會長姜永忠也是抄底行動發起人之一,他介紹,受債務危機影響,迪拜房地產業售價一落千丈:2004年,迪拜房地產業起步,當時哈利法塔旁邊的房子均價合人民幣5.8萬元/平方米左右。2008年,這一價格已飆升至14萬元/平方米,一度甚至超出20萬元/平方米。不過,目前的均價僅為7萬元/平方米,比最高峰時跌去了2/3。
據了解,受債務危機影響,一些溫州人原先在迪拜購買的房子并未像外界所傳的那樣"套牢"。
"好比原先花50萬買了一套房子,后來升值到200萬元,因債務危機導致跌至100萬元,這不叫‘套牢’,只是相對而言有所損失,這種損失屬于可控、可承受的,這些人現在又忙于奔波各處‘抄底’。"陳志遠說。
B
"對我們來說,政策越緊越好"
一些從事制造業的"炒房巨頭"告訴記者,他們把大量資本投向房地產的重要原因是:辦企業很累,卻不太賺錢,利潤率只有1%~3%,只能勉強發工資。而開發建房、投資炒房輕松得利,利潤巨大。
深知"炒房大腕"心態的溫州天浩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鴻分析,溫州人對政策的"抗壓性"很強。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1384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