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8 17:10?出處 溫州都市報
昨天在溫州伏茶點有兩位捐款的兩位愛心女士,不留姓名,不讓拍照,留下一捆捆人民幣就離開,在溫州各個伏茶點捐款,工作人員介紹,聽這兩位的口音可能來自永嘉甌北,她們就是捐款,不要留名,這就是愛。
昨天,有這樣兩位愛心女士:一位40歲左右、一位30歲左右,到伏茶點也不喝茶,留下一筆錢就離開。有網友在微博上發(fā)出了照片,其中一人身穿豹紋上衣,另一人穿了一襲黑衣。據網友反映,截至今天凌晨零時,她們走了溫州市區(qū)好多個伏茶點,在華蓋山下的紅日亭,她們一位捐了5萬元,另一位捐了1萬元。有伏茶點的工作人員說,她們說的話好像帶溫州永嘉甌北口音。
她們走了好幾個伏茶點,記者找到了三個:華蓋山下的紅日亭伏茶點和望江路上的水門頭、望江亭伏茶點。每到一處,她們都會各自留下一筆錢,最多的一處在紅日亭。據伏茶點的工作人員介紹,她們本來不愿意留名,是因為工作人員表示要做賬,她們才在收據上寫著夏女士和余女士。
昨天是紅日亭伏茶點第一天開始供茶。上午8時多,伏茶點工作人員黃愛妹在現場給捐資的人開收據。她回憶了當時的過程:她坐在那里開票,邊上過來一位女士說自己要捐錢。她就問:“你叫什名字?”對方說:“那我自己來寫。”說完,對方從隨身帶來的包里拎出一個黑色塑料袋,“里面裝了五把錢,一看就是銀行里領出來沒拆過的,銀行的封條還在,5萬元碼得整整齊齊。”對方沒有自己填收據,和她一起過來的另一女士拿過收據填好,黃愛妹才看到一位姓夏、一位姓余。黃愛妹說,一位女士姓夏,另一位年紀小一點的那位姓余。余女士寫好收據說:“我也捐1萬元。”于是,她也從包里拿出一把錢,跟那5萬元一樣,也是扎得繃緊。
當時現場喝伏茶的人挺多,看到有人捐這么多錢,就圍了過來。伏茶點工作人員林志興說,當時邊上還有人拿起相機拍照,捐錢的一位女士連忙說,不要拍不要拍。從黃愛妹那里一拿到收據,兩人就趕緊走了。
昨天一天,紅日亭共收到捐款7萬多元,記者也看到了兩位愛心女士捐款后紅日亭開具的兩張“工商服務業(yè)統一收款收據”,其中署名夏女士的那張寫著5萬元,署名余女士的那張寫著1萬元。紅日亭工作人員孫女士說,紅日亭開辦以來,多數捐款都是50元、100元,即使是1萬元的個人捐款也不多,“5萬元是個人一次性捐資最多的一次。”因為來捐資的人很多,有些人愿意留下真名,有些人捐資不愿留名,他們會尊重捐資人的意愿。經濟能力好的多捐一些,經濟能力差一點的少捐一點,捐錢多少都是獻愛心,他們都同樣對待。
孫女士說,當天下午,這些捐款全部存入了銀行。
據網友稱,市區(qū)有多家伏茶點得到了這兩位愛心女士的捐款。昨晚,記者走訪了望江路上的水門頭伏茶點、望江亭伏茶點、麻行伏茶亭、最勝寺(郭公山下)伏茶點以及西城路雙榕老人亭(榕樹邊),除了紅日亭外,能確認的是水門頭伏茶點、望江亭伏茶點也得到了這兩名愛心女士的捐款,時間都在8點多。
水門頭伏茶點工作人員陳先生昨天負責收捐款,他告訴記者,余女士、夏女士在伏茶點各捐了2000元。她們到伏茶點捐了錢,沒有喝茶就走了。聽她們說話的口音,可能是永嘉甌北那里的。
望江亭伏茶點工作人員黃小蓮給記者出示了當時的兩張收據,余女士捐了2000元,夏女士捐了3000元。她說,這是伏茶點收到的最多一筆個人捐款,以前最高收到的是1000元。當時兩位女士到伏茶點也是捐了錢就直接走了。伏茶點工作人員說,她們當時開著一輛紫紅色的轎車。
兩女子挨個向伏茶點捐錢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后,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稱贊她們的愛心之舉。有人說,這是一份至真至純的愛心,大愛無價!有人說,溫州街頭的免費伏茶很有歷史,凸顯溫州是一座有歷史文化、有民間力量、有愛心的城市。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434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呂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