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24 18:54?出處 溫州視線
道教圣地烏牛纂
道教圣地烏牛纂
道教圣地烏牛纂
道教圣地烏牛纂
道教圣地烏牛纂
烏牛纂座落在永嘉東部的烏牛鎮,是一座道教名山,烏牛纂東與樂清王官頭接壤,南瀕波濤洶涌的甌江,向西翻山越嶺可攀宋大學士王十朋幼時讀書的地方一二勝美尖,北是層巒疊嶂的雁蕩山風景區.此處景色優美,古洞幽深,是永嘉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
烏牛纂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早在晉朝時就已有名聲,山上有太清宮、胡公大帝寺及長生洞等寺廟及游亭,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足跡,相傳東晉道教思想家、醫學家葛洪曾在此煉丹修道。整個景區古樹蒼郁、修竹吐翠,是溫州市對外開放的惟一道教圣地,現在正在大興土木,進行旅游開發。此山有名,烏牛四寶“烏牛早、烏牛米、烏牛酒、烏牛豬”也同樣聞名遐邇。
據傳,烏牛纂很象道教名山蒙山,而且又地處永嘉東部,所以又名“東蒙山”。在形似牛纂的絕壁懸崖上,建有古樸優雅道觀。于遙處望去,峻巖懷抱,樹木青蔥,透過繚繞游移的薄薄的煙霧,黛瓦白墻,依稀可見。
從烏牛車站下車,向西北步行子十分鐘,再穿過一片琵琶林,沿著石頭砌筑的蹬道拾級而上,經東蒙亭、過中天亭一路上綠樹遮蔭,云煙裊裊,時聞空山鳥語,淙淙水聲,野草山花競奇斗艷,清香之氣迎面撲來,鉆人鼻孔,沁人心脾。山風徐米,樹葉婆姿搖曳,簌簌有聲。東蒙山三天門,黛瓦飛檐,造型古樸,上有清代經學家孫詒讓題寫的楹聯“嶺行千步神仙府,門上三天羽士家”。我們知道,道觀就在眼前了。
走過三天門,登上紫玉亭,這時,習習涼風吹得我們衣袂翻飛,大有飄飄欲仙之感。過“土地巖”,抬頭仰望,只見一峰聳立,猶如雄獅昂首天外,威鎮群山。再向前疾走叫步,依山而筑的“天然道觀”赫然寓目,與綠樹翠竹交相輝映,顯得格外靜謐。。山門上有對聯說:芍砂卜賞呼龍送雨;雨‘ 中時下客乘鶯”。步人院內,有一巨石橫臥道旁,上鐫“虎踞巖”三個行草大字,這是天臺山桐柏宮法丈聞樸道人書寫. 的。峰回路轉,迎面有一花崗石砌成的“龍蟠洞”,與“虎踞巖”遙相呼應,妙趣橫生。
據說,北宋末年,溫州著名的道士林靈素也曾在此修行,其修煉遺址即現在的天然道觀。天然道觀,端莊古樸,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辟為觀堂,內坐許真君、呂仙師(系道教龍門派)。觀堂內寬敞明亮,輕風飄來,蟠帶王爭瓊。觀堂前即是奉仙閣,為近年新建。觀堂外面左側雕塑有一頭青牛,莫非當年老子就是騎著它過的函谷關?
天然道觀右側,有造型別致的長生洞。站在長生洞里憑欄俯瞰,足下是絕壁千仞,讓人心悸神眩;極目遠處,濁浪滔滔的甌江,環繞著七都島滾滾地向北流去。而龍灣、永強、白鹿城等隱隱約約,撲朔迷離;近處,田野毗連,風光秀麗,甌江、村落、公路、河道等等盡收眼底,白墻青瓦,車來船線處,金光萬丈,鷹隼數點,鷗鷺翱翔,流霞幻影,溫州機場,銀鷹起落。如若陰天多云,煙嵐籠罩著大地,霧海山島,白浪柔泛,浮然若漂,而喇叭聲聲,汽笛長鳴,喧嘩的塵囂如同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
從東蒙山下來后,再沿烏牛碼道向西步行一里左右,山南的灘涂上,匍伏著一塊巨巖,長七、八米,高五米,形如牛狀。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它是由一頭勤勞膘壯的水牛變成的,人們稱之為“烏牛”,因此得名。“烏牛”它每天隨朝潮夕汐的漲落而隱現。后人假托南宋狀元王十朋之名,題寫了首《烏牛》詩,詩曰:
“怪石奇峰號烏牛,江邊獨立幾千秋。
春苔生背如毛潤,夏雨淋身若汗流。
青草滿堆未入口,金鞭任打不回頭。
縱然有鼻繩難縶,天地為欄夜不收。”
雖不十分出色,卻也是段插曲。
烏牛,真是個奇異的地方。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yongjia/4463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