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12 10:24?來源:中國天氣網
今天3月12日,又到一年植樹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植樹節天氣我國南方適合植樹,溫度濕度對樹苗成活都很重要,北方稍微還太冷,植樹節北方有些地方還是冰封大地。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已從事植物研究將近50年的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閔九康教授表示,夏季太熱,冬季太冷,而秋季樹木即將進入“休眠期”,唯有春季,是我國植樹造林、播種綠色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國把植樹節定在初春的3月12日。
1979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12年3月11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3億人次,義務植樹614億株。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樹木的成長需要適宜的氣象條件,因而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各國的植樹節無統一日期,不過,一般都選在雨季到來之前。
俗話說: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閔九康進一步解釋說,“此時天氣逐漸回暖,空氣濕度增加,加上苗木尚未發芽展葉,蒸騰作用不明顯、水分蒸發量小,良好的氣候條件最利于苗木成活成長。如果植樹前后天公作美來場春雨滋潤土壤,讓小樹苗們盡情吸收充足的水分,那將更利于樹苗成活。”
資料圖片:苗木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適宜的水、光、空氣、溫度等氣象條件。
苗木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適宜的水、光、空氣、溫度等氣象條件。閔九康說,苗木最怕渴了。如果土壤里水分不夠,可能直接導致苗木死亡。像是一些長期干旱的地區,土質堅硬,種后土壤干燥,很不利于成活。還有大風,尤其是北方,如果風力較大,勢必會加大蒸騰量,不利長根,也降低樹苗成活率。
氣溫也是小樹苗們能否存活的關鍵。在樹苗栽下后,若白天最高氣溫達10~20℃,更利于新栽樹木扎根;夜晚最低氣溫為5℃左右,樹木呼吸作用減弱,更易于養分積累,增加成活率。
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中心主任毛留喜介紹,樹苗需要一個升溫平緩的環境,且在回暖的趨勢下,樹兒對低溫更為敏感,如果遇上倒春寒天氣,將可能導致樹芽受冷(凍)害,甚至夭折。因而需要根據天氣形勢采取推遲樹種播栽期,使樹苗抽鞘發芽時間避開冷期等對策。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weather/zixun/4233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