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鼓詞三大流派和歷代鼓詞名家介紹

2011-12-17 13:50?來源:溫州鼓詞網 ?點擊:

溫州鼓詞這種很有地方特色的曲藝,流傳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溫州鼓詞發展中吸收了京劇、越劇、梆子、黃梅戲等戲曲音樂,產生以阮世池、丁凌生、陳志雄為代表的阮、丁、陳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每一流派都有影響力的名家,很多弟子現在活躍在曲藝界。

清乾、嘉年間,有白門松、阿光兒名聞遐邇。白門松不只是趙鈞對他作過評價,又項嵩《午堤集》:“瞽者白門松,工唱詞,遠近爭致之。名且出于其鄉土族以上……”可見白門松聲譽之高。阿光兒,以詼諧聞名,演唱時能隨機應變,出口敏捷,風趣橫生。

同、光年間,有上塢發、毛行發、東山德等名揚曲壇。張綱(1862-1943)的《杜隱園日記》贊道:“同、光之間,以唱詞知名者,無如上塢發。阿發唱詞,皆細針密縷,無一俗句,其所唱《倭袍傳》,尤膾炙人口。而今日(1906年)則推東出德為巨擘。”“初五日霽,是日東山德來予家唱詞,詞目為《雙面貌》。午后唱一本,燈下又接唱,約至四點鐘始罷。所唱故事,乃兩生兩旦,皆面貌相同,而悲歡離合,情節頗佳,阿德又唱得淋漓盡致,故聽者皆忘倦云。”

民國時期,溫州鼓詞發展幾乎停滯不前。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南北兩派。南派流行于平陽、瑞安一帶,風格委婉細膩;北派流行于溫州、永嘉一帶,風格挺拔剛健。傳統曲目有《雙珠江》、《十美圖》、《八美圖》、《十二紅》等。20世紀四十年代,名藝人層出不窮,民間則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順口溜,即“林朝藩的勁,葉岳生的文(以演唱《西廂記》聞名),管華山的神,鄭聲淦的琴,阮世池的音。”當然,像高美卿、鄭明欽等都很有成就。

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劇、越劇、梆子、黃梅戲等戲曲音樂,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戲曲曲牌音樂,產生了阮世池、丁凌生、陳志雄為代表的阮、丁、陳三大流派。阮派善于吸收民間俗語和其他藝術門類之長,咬子準、吐子清、道白通俗、唱詞婉約,以刻畫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和農婦村姑見長,藝術風格纖細華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圖》等;丁派表演莊重、唱腔平緩、道白自然、用鼓準確,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藝術風格莊重渾厚,代表曲目有《天寶圖》、《拳打鎮關西》等;陳派嗓音高亢清亮、間色甜美醇厚、唱腔剛柔相濟、音樂可塑性強,能適應不同類型的人物故事說唱,藝術風格清麗壯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其中,50年代以來則有阮世池、丁凌生、陳志雄、項宗光、方克多等人,至今猶活躍在各地的詞壇上。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前期,因受“十年浩劫”,名師無從誕生。八十年代至今,新秀猶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有徐玉燕、阮愛蘭、林秀珍這些脫穎而出的新秀。此外,唐孫文、萬愛琴、黃世銘、凌康君等一批中年藝人也各紅一方,成為當今曲壇的骨干力量。

林朝藩(1904-1984),字月儒,時稱“趙巖先生”,幼家貧,曾入私塾,好詩文、書法。十四歲從鼓詞名師“東山德”學藝,一年后即出師登臺演唱。以演唱武俠題材見長。音域寬廣、聲腔、道白剛勁、優美、琴鼓伴奏恰到好處,有力烘托故事情節,善于隨情節的發展演多種武打動作,有時還以武術師裝束上場,聽眾莫不凝神屏息,形成獨特風格。時人譽為:趙巖的“勁”,岳生的“文”,華山的“琴”,世池的“音”。一次在平陽縣城演唱時,臺下巧有一武術師聽唱,不覺聽之入迷,模仿其動作。演唱結束后,武術師所坐登椅竟被碾碎。代表曲目:《三門街》、《龍虎圖》、《十粒金丹》等,1949年后演唱的新題材有:《漁姑樂》、《三世仇》、《黃繼光》。

管華山(1916.8.25-1960.1.11),乳名南山兆。原藉瑞安市塘下鎮南山西岸村,1951年遷居溫州市區,十三歲學藝,師承候福祥,曾過堂于陳寶煥先生,1936年,參加由溫州民眾教育館舉辦的溫州鼓詞演唱大比賽,演唱《貂蟬拜月》獲第一名,從而嶄露頭角,四十年代,經常演唱于溫州市區各(書)詞坊,以他嚴肅的舞臺作風,認真的藝術態度,更博得廣大聽眾的贊揚。演唱的詞目有《玉堂春》、《楊乃武與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詞目有《孟麗君》、自編詞目《三錯奇緣》,他擅長須袍正旦,唱腔平實厚樸,道白自如,自屈一指,刻劃人物感情真切逼真。形神兼備,尤以神似為最,民間把“管華山的神似油”作為美談。1958年,他參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藝會演,演唱《新群英會》,獲優秀演出獎。而且參加溫州市民間曲藝首屆觀摩演唱大會,獲得演員一等獎。解放初期,曾任瑞安縣曲藝改進會主席,溫州市第一屆曲協主席,浙江省第一屆曲協副主席,溫州市一、二屆政協委員。管華山一生短暫,但仍不愧為溫州曲壇的前輩。

阮世池(1928.9.11- ),瑞安市安陽鎮人。浙江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的民間藝術家、溫州鼓詞“阮派”創始人。十四歲拜王啟凡學藝,后重師陳寶生、陳阿奴先生。十七歲時,以唱《五鳳圖》、《十二紅》成名。解放初期,任瑞安市曲藝改進會副主席。1952年參加浙江省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演唱鼓詞《王貴與李香香》,1956年又赴省城,演唱《秋香愛社》,均獲好評。1958年進瑞安市曲藝隊任演員,當年參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藝會演,演唱《山崗紅波》,獲優秀演出獎,同年8月,上北京參加全國首屈曲藝會演,演唱鼓詞《別靠天》,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隨后,中選參加由中央文化部組織的巡回演出江蘇、上海、江西、廣東、遼寧、天津、山東等十一個省市,又參加福建前線慰問前線三軍,受到熱烈歡迎。1964年參加浙江省曲藝調演,演唱《李大娘捉特務》,1968年轉瑞安廣播器材廠當工人。77年歸隊。1979年,參加溫州(地區)曲藝會演,演唱自己改編的《遷玄壇》,獲表演一等獎。1980年轉干,落實瑞安市文化館工作。他經常演唱的詞目有《八竊珠》、《紅綠梅花簪》、《黃金鐲》、《紫金鞭》、《粉妝樓》等,代表詞目《文武香球》、《十美圖》;他積極提倡演唱現代詞目,自編自唱或改編的現代詞目有《破曉記》、《祖國處處有親人》、《一個降落傘包》、《阿種娘》等數十篇,改編或整理的傳統詞目有《十二紅》、《飛虎鞭》、《合同記》等。他敢于突破舊框框,善于吸取民間俗語及其他藝術門類之長,咬字準,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詞婉約嫵媚,以刻劃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和農村婦姑見長,形成了纖細華美之獨風格,影響廣泛,被人們稱為“阮派”。1985年,他創建溫州市少兒圖書館集資,與丁凌生、陳志雄、方克多同臺義演,演唱《逼上梁山》中的《發配滄州道》,被人們作為美談;又與上述三人合作,演唱《蝴蝶杯》中的《獻杯》選段,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F為中國曲協會員,第二屆浙江曲協副主席,溫州曲協副主席,瑞安市曲協主席,瑞安市政協常委、四屆溫州政協常委,曾任瑞安1-6屆人民代表。

陳昌牌(1865—1947)又名牌先,號稱“天下一”,瞽目,平陽縣鰲江鎮濱海村人,系溫州鼓詞已故名師,溫州鼓詞牛筋琴的創造者。他的一生為溫州鼓詞的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起初從好朋友陳煥昌和陳尤千處學些戲班和學習班得來的知識,在鄉里小有名氣。在22歲那年拜師著名鼓詞藝人蕭江毛家處毛阿發學唱溫州鼓詞。他認為演唱鼓詞同戲曲舞臺演戲差不多,但鼓詞是靠一個人唱、念、表、敘來完成任務的。如果把鼓詞中人物也模仿戲劇中每個人物聲腔而富有表情地進行唱念表述,就更能吸引聽眾興趣。因此,他模仿戲劇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臉等各行當聲腔運用到唱詞中來。在清?光緒中葉時,陳昌牌在聽眾一片贊揚聲中,他沒有滿足現狀,認為演唱鼓詞??恳粋€扁鼓作配器感到太單調,他聽說永嘉一位鼓詞藝人把彈棉花用的牛筋縛在椅腳上敲的啟發下。他經過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研究,終于想出了用一塊弓形長方形的梧桐板,制作成長62公分、寬32公分,厚3.8公分,用竹碼作琴線填子,排成梯形作音皆,兩頭用硬木做框架,框兩頭擰上螺絲可以松緊作校音,用一桿小竹簽在牛筋弦上敲打發音,牛筋琴終能發出宮、商、角、微、羽五個渾厚、柔美、響亮清脆的聲音,而且具有傳音遠的特色,能奏出小曲小調,取名“牛筋琴”。他說既然有曲有調,還必須有板有眼,于是又把戲曲中“三粒”(拍)和“小抱月”(梆)都用上,加強了節奏感。牛筋琴問世,大大增強了溫州鼓詞的表現力,為溫州鼓詞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位唱紅了甌江南北的鼓詞大師,在后期時也培養了一批鼓詞藝人,如墨城的蘇方足等人,蘇方足是個有文化的明眼學生,他接受能力強,三天能學會一本詞,只可惜他的嗓子條件不很好,沒有唱紅,可是他把老師肚里的詞本都能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至今留下《十二紅》、《節孝文》等詞本傳給他的學生方克多。方克多至今還保存在那里。在陳昌牌誕生135周年之際,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溫州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曲藝家協會、平陽縣人民政府等單位,為了紀念這位為溫州鼓詞的改革、創新、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大師,于2000年9月28日至29日在鰲江鎮聯合舉辦紀念溫州鼓詞名師演唱會和陳昌牌鼓詞藝術研討會。這是對溫州曲藝界特別是鼓詞藝人巨大鼓舞,這對繼承與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將起極大推動作用。

胡平(1953- ),瑞安市安陽鎮人?,F為瑞安市文化館副館長,副研究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音樂學會會員、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理事,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家協會副秘書長。他在1970年從瑞安中學初中畢業后,赴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溫嶺17團支農、1974年上調回城,在瑞安樂器廠工作,1977年調縣文化局籌備組建縣曲藝隊,并在縣曲藝隊擔任作曲和演員,1983年起帶職就讀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于1987年畢業。
1982年他與人合作參加全國曲藝優秀劇(南方片)觀摩演出,演唱了鼓詞《智闖龍潭橋》榮獲表演一等獎;1986年再次與人合作在浙江省首屆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演唱鼓詞《法庭擒鷹》獲表演二等獎和音樂設計獎,同年參加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演唱鼓詞《法庭擒鷹》獲表演三等獎和伴奏三等獎,該曲目同時獲文學創作和音樂設計獎。1978年他演唱的改革鼓詞《古道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并在一年內反復播放。從1977年開始,他悉心對浙南地方曲藝音樂進行采集和研究,猶對溫州鼓詞音樂反復琢磨和改革卓有成效。著作有:《溫州鼓詞音樂》、《溫州花鼓音樂》,并兼任《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溫州分卷》副主編。他的傳略被收在巴金、曹禺擔任總顧問的《中國文藝家傳集》(第四部)。

鄭明欽(1920.4.20-1984.10.18),瞽目,瑞安市馬嶼片區曹村人。八歲學藝,師承林月生。十三歲登臺,經常演唱的詞曲有《征西》、《七星劍》、《雙合同》等,以《三門街》最為突出。1958年,參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藝會演,演唱《別靠天》,獲優秀演出獎;79年,參加溫州(地區)曲藝會演,演唱《世美赴考》,獲榮譽獎。他演唱風格跌宕騰挪,唱詞多俚語,聲腔多變化,富有民間風味;伴奏曲調豐富,深受飛云江岸聽眾的歡迎。曾任瑞安市曲藝改進會副主席,第四屆瑞安市政協委員,為浙江省第一、二屆曲協會員。

萬愛琴(1943.1- ),瑞安市安陽鎮人。幼年雙目失明,7歲時拜林銀沖先生學瑞安鼓詞,11歲重拜鄭明欽為師,13歲登臺演唱,女性琴師,當時在溫州還是首例。萬愛琴刻苦鉆研,勤奮好學,在鄭明欽先生的精心傳授和指點下,按鄭先生的風格,發揮她個人長處,聲音優美,把人物、語氣刻劃分明,琴板協調,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聽眾一致好評。未到20歲,演唱《反唐》、《玉蜻蜓》、《孟麗君》就紅遍全市。其父萬茂盛對鼓詞伴奏樂器進行改革,原牛筋琴,只有七根琴弦,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把琴弦增為十二根,后發展到十五根、十六根。在舞臺上得到更好發揮,并豐富了鼓詞的音樂,也為溫州鼓詞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徐玉燕(1962.3- ),浙江省瑞安市人。1977年畢業于瑞安塘下中學。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家協會理事、瑞安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自1977年拜黃世銘為師;1978年考入瑞安市曲藝團為鼓詞學員,后又拜戴步金為師;1981年拜項宗光為師。自70年代從藝以來,曾演唱過《龍鳳再生緣》、《李宸妃》、《封神》、《錦香亭》、《漢玉明珠》、《白蛇傳》、《秦香蓮》等7部大書,其中代表曲目是《龍鳳再生緣》。1988年演唱《高則誠吃糠填詞》獲溫州市第二屆曲藝匯演二等獎;1990年演唱《審姜后》參加匯演,獲溫州市一等獎,浙江省演出獎。1988年演唱《誰綁架》榮獲溫州市第三屆曲藝會演表演一等獎,1989年至1994年前后五次參加瑞安市文化節、曲藝節分別獲一等獎、銀質獎、表演獎及創作獎。從1998年至今已由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VCD)曲目有《鍘美記》、《孟麗君》、《白蛇傳》、《珍珠塔》、《西廂記》、《情海孽緣》、《駭浪驚濤》、《飛龍劍》、《陰陽風火扇》、《川南三俠》、《鳳凰山》等。以上這些簡歷以載入《中國曲藝界名人大辭曲》、《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

另外,鄭聲淦是個盲詞師,他曾創立許多至今猶在演唱的鼓詞曲調;季松年專唱《倭袍傳》,聲情并茂無人能及;陳月波、林朝藩的《南游傳》大詞別具一格,詞中出現的人物栩栩如生。

編輯: 溫州視線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腿被绑成M型调教PLAY照片 | 国产午夜在线精品三级a午夜电影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影院网站 | yellow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动漫 | 无人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播放 |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 日本邪恶少女漫画大全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国产乱人精品视频AV麻豆 | 中文有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影音先锋av色咪影院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器试看 | 亚洲专区区免费 | 久久最新地址获取 |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 国产又黄又粗又爽又色的视频软件 |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 超碰在线视频 免费 | 久草青青在线 |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男生jj插入女生jj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 24小时日本在线电影 | 一本道dvd久久综合高清免费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涩情 | 我就去色色 | 暖暖直播免费观看韩国 | 欧美日韩无套内射另类 | 亚洲AV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和尚扒开双腿蹂躏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城中村快餐嫖老妇对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