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 10:58?來源
至于服務器的硬盤,現在大部分的入門級機型都使用性能出色價格低廉的SATA硬盤,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如果嚴格比較SATA跟SCSI的區別,在穩定性方面和使用壽命方面SCSI還是有較大優勢。我們知道,現在憑借較大的單碟容量,SATA硬盤的性能已經可以跟SCSI媲美,但是服務器這種分分鐘要接受用戶訪問,不斷讀取、改寫磁盤數據的應用環境還是給硬盤帶來很大的工作壓力,尤其是多人訪問以及長時間下載的時候,這樣的高強度讀寫量絕對是桌面級的硬盤無法承受的,哪怕是SATA硬盤,也只是在接口上做了調整,磁盤體和磁頭的發熱仍然會造成致命傷,而SCSI硬盤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它的工作環境,所以不會一味擴充容量,而是以安全為先決條件,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二手市場淘汰下來的SCSI硬盤都仍然可以再用個幾年。所以,做下載的站點如果資金允許,還是應該盡量選用SCSI硬盤,如果用SATA,也應該定期檢查服務器磁盤是否報錯以便及時處理減少損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做過的幾個帶有資源下載的站點,SATA硬盤基本都是1年左右就開始報錯了。
再說說主板吧,一些初級用戶覺得用家用主板可以很好的節省成本,其實家用主板跟服務器主板根本就是兩回事,為什么“泰安”和“超微”的主板會那么貴?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是穩定。做服務器的,如果不穩定,一切性能都是空談。服務器主板的內部總線在設計上要優于家用板,總線帶寬夠大,能夠同時傳輸的數據才多;另外,服務器主板的用料也非常嚴格,電容、電阻偷工減料的行為在服務器主板上是不能出現的,還有就是設計問題了,有能力做服務器主板的廠家,設計產品的功力自然要高出一籌,電路設計的合理和優化也是影響主板穩定性的一個因素。最明顯的一點:在訪問量大的時候,如果是普通主板,不是卡的非常厲害就是立刻罷工,而服務器主板則可以比較平穩的處理這些任務。另外,服務器主板上都會集成一張ATI的入門級顯卡,一般是8M顯存,顯存也是直接集成主板上,為什么這樣?因為對服務器來說,顯卡是個負擔,只有在安裝調試的時候才用到,其他時候服務器扔在機柜里面都是不接顯示器的,全部通過遠程管理,服務器最好沒有顯卡,因為多一個顯卡就多一個負擔,需要CPU建立聯系處理數據,而且服務器不能集成太強大的顯卡,因為性能好的顯卡還會發熱、耗電,所以專業的服務器主板都是內建一張ATI入門級顯卡。
最后說說網卡。既然是服務器,肯定都是要接入網絡來工作,而服務器訪問量一般都很大,這時候專業網卡跟普通網卡的區別就非常明顯!例如我們常用的30元一塊的普通10/100M網卡,或者是大多數主板集成的網卡,當然現在也有不少千兆的網卡賣到這個價或者集成在主板上,但是,這些都是個人上網使用的,用了這樣的網卡,服務器根本頂不住幾百個人在線,因為網卡的線程到了極限,完全依賴CPU的處理,同時這些網卡用料比較省,壽命也不長,像服務器這樣長時間工作,這種網卡是最先掛掉的,我以前就見過有人在服務器上使用這種網卡最后網卡燒掉的。另外也有一些好一點的網卡,價格在60-180之間,其實這些也不行,因為線程不存在瓶頸的時候吞吐量已經到了極限,大家不要簡單的把吞吐量看成是數據流量,而是數據零碎的處理速度,舉例來說,一個大力士一次搬動100KG的東西,你搬10KG的,但是你速度快,你能搬的速度比他快10倍,那你說是你比較效率高。其實錯了,因為你搬起和放下比他多9次,而且每次你都用腦子去記錄,他可以完全不動腦子,而腦子就是CPU。服務器必須使用專業網卡,例如3com、intel的,這些網卡單獨出售價格都在幾百到幾千元,不過服務器主板上一般都會集成有,這類網卡才是最適用的,因為基本不依賴CPU,能直接和內存溝通數據,有自己的很大的緩存區,甚至有的能直接分離垃圾數據請求。我們個人平時使用,其實任何網卡都是一樣,不過拿到服務器上,好的網卡和差的網卡,立刻分出區別。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keji/intel/zzzj/rumen/1362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