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hangqichache.cn 2010-11-07 16:09 溫州網 【字號:大 中 小】
溫州網訊 近日,溫州市區七楓巷的古街巷弄內新開了一家私房菜館,名叫“王氏蒙館”,因為一天限招待一桌客人而吊足了一批本地食客的胃口。何為“私房菜”?一般是指“開在住宅或是寫字樓中,無牌照、無跑堂、無固定菜單,惟獨廚師有手藝的小本餐飲買賣”。
“賣特色”、“賣感覺”、“賣新鮮”......私房菜這個最初從香港傳入內地的經營概念,因為其自身優勢正隨著各批食客的口耳相傳,悄悄生根在溫州這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吃文化濃郁的土地。
不設菜單,營造“家的感覺”
現在打著“私房菜”名號的飯店不少,但本文提到的私房菜是指開在住宅區或小巷弄里的小館子。
在溫州市區信河街石板巷彎彎曲曲的小巷內,“藏”著一家名為檸靜私房菜的小館子,小店門面小,里面的擺設也很簡單,里面最多也就擺上三四桌。說是館子,其實更像是一戶平常人家,家具的擺放、房內的裝潢都看不出酒店裝修的痕跡。
見有人來,老板娘王靜樂呵呵地掏出一張外賣單,上面寫著水煮釘螺、炒螺螄、酸辣土豆絲等幾樣小菜,此外店里就沒有任何菜品提示,更沒有菜單。“一般都是要提前一天預約,客人可以提出喜歡吃什么,但是具體做什么怎么做,我會根據買的菜自己決定。”王靜稱,她喜歡燒菜,所以開了這家店,現在她負責掌勺,家里人負責買菜、洗碗,可謂“全家總動員”,不過因人手有限,一天最多也就三四桌,顧客多是本地人。在王靜的店里,家燒鯧魚、家燒帶魚、紅燒筍干等家常菜普遍受到食客的歡迎,此外她還自己釀橄欖酒、泡特色涼茶。
溫州市區洪殿一個住宅小區內的普通居民房里,也有一家私房菜館,沒有廣告,也沒有招牌。店內伙計小王說,房間里可以擺3張大桌子,弄了3個包廂,店里的廚師、伙計共3人,菜品比較隨意,都是些常見的食材。“開在普通民房里,給了客人家的感覺吧。”小王稱,通過口口相傳,來的顧客也不少。
位置隱蔽,憑借“口口相傳”
和大多餐飲店位處街面顯眼位置不同,私房菜的地點大多很“隱約”,或藏身深巷,或“借住”民宅,私房菜的生意怎么做?
經營“檸靜私房菜”的王靜坦言,最初只為了興趣才開,因為是小本買賣,也沒做廣告,剛營業時來的都是朋友。“我給店建了一個QQ群,還開了博客,通過網絡的方式宣傳我們的菜。”王靜說,漸漸的,店里的口碑出來了,不過按照現在的經營情況,也只是稍有盈利。
在溫州市區七楓巷里,“王氏蒙館”并不是第一家私房菜館,在此之前已經有一家名為“巷弄人家”的私房菜館名聲在前。這兩家菜館的老板是同一個人。是不是生意很好,才連著開了兩家呢?對此,經營者潘紅梅稱,經營“巷弄人家”的屋子是她的,原本只是騰出來做一家展示溫州本地民俗的會館,給來的朋友提供一個喝茶的地方。溫州人好吃,三五好友在一起喜歡吃點什么,在朋友的要求下,她開始下廚露兩手,想不到吃了一桌又一桌,請朋友吃,請朋友的朋友吃,私房菜的名聲漸漸傳了出去。后來她又在附近租了一間屋子,開了“王氏蒙館”,現在兩家店一天最多招待5桌。
不少私房菜館是在家里騰個位經營,受場地和人手的限制,通常接待量很小。潘紅梅說,限制接待量,可以保證每道菜的口味。
在檸靜私房菜,水煮釘螺12元,炒螺絲10元,酸辣土豆絲6元......價格比一般餐館便宜。即便在潘紅梅精心裝飾布置并請人幫助打理的“巷弄人家”,一桌10人的飯菜10個冷盤、12道熱菜、贈送水果,價格為1000多元。
“價格相對便宜,菜品有特色,感覺每道菜都是為親朋好友用心烹飪的。”市民林先生稱,這是他喜歡私房菜的原因。此外,不少市民稱贊私房菜的食材比酒店的更加新鮮,菜品也比酒店有特色。
來源: 溫州網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