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工行巨額違約:中國工商銀行甘肅省臨夏東鄉縣支行2.88億存款到期無法兌付是怎么回事?一年多前,16位來自蕭山、杭州、寧波等地的存款人,在該行存款2.88億元一年期定期,到期銀行無法兌付。
2015年11月6日晚,蕭山及周邊的4位儲戶向蕭山日報記者反映說:“當地警方把我們的存款全部凍結了。”
16位來自浙江、上海、安徽各地的儲戶存款2.883億元
16名來自全國多地的,包括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的儲戶,在甘肅省臨夏東鄉縣支行累計存入總額度為2.883億元。介紹人即資金掮客也來自各個不同地區,并非同一個人。
從今年9月底起,甘肅東鄉縣警方通過電話告訴他們,這些存款疑因涉及東鄉縣工行“9·26貸款詐騙案”被全部凍結,要求他們在當地附近的公安機關做筆錄,他們起先以為是詐騙電話,根本不當回事。后來,東鄉警方派人來到浙江,通過當地警方分別約見16位存款當事人,調查他們這些巨額存款的來源與去向,他們才如夢初醒。
“9·26貸款詐騙案”大致的經過是這樣的:
1、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魏某,先以高額貼息的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儲戶到東鄉縣工行存款3.12億元。
2、然后勾結銀行高官騙貸。
3、多個資金中介人從中層層拿到數額不等的傭金,遠高于存款人的貼息幅度。
4、魏某組織有關人員偽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額存單,再以假存單作質押,向銀行騙得巨額貸款。
據當地銀行人士透露,質押貸款一般為存單面額的9折,以此測算,騙貸額約2.7億元。此外,魏某還涉及從蘭州銀行、當地農行等機構騙貸,累計金額可能高達15億元左右。
按照規定,存單質押必須經存款人出示原件,并由夫妻雙方共同在銀行的監控錄像下簽字確認。但在銀行內部人員的配合下,這些嚴格的程序形同虛設。
魏某等人串通銀行內部人員,偽造儲戶存單、戶口本、《結婚證》,編造儲戶家庭信息,偽造儲戶的簽名,成功向銀行辦理多筆假存單質押貸款。為了操作上更加簡單、方便,他們還把年過七旬的趙某等已婚存款人直接改成“未婚”,這樣免得多人簽名。
據儲戶反映,那些偽造的存單,與真實的存單唯一的區別在于“少了一個經辦人的私章”,存單上如金額、姓名、編號、存款日期等都完全相同。
“警方已經抓捕了一批人,包括銀行負責人、客戶經理和貸款企業法人代表魏某及參與偽造單證的相關人員等。”東鄉縣工行負責人介紹說。
曝工行巨額違約,巨額存款能否歸還?
目前,儲戶們最擔心的是本金安全問題以及何時能取回存款。
辦案民警在回答儲戶關于為何要凍結他們的存款時,聲稱:“我們凍結的是銀行的涉案資金。”
記者看見東鄉縣自治縣公安局出具的《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復印件上寫著:中國工商銀行臨夏東鄉支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之規定,請予凍結犯罪嫌疑人某某某(為儲戶名字)的下列財產:類型:詐騙涉案資金。凍結時間從2015年9月26日起至2016年3月25日。
工行甘肅臨夏東鄉縣支行巨額違約,2.88億存款無法兌付!
浙江湘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楊立洲分析認為,警方在偵辦此案過程中凍結儲戶資金,是完全合法的。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
這一方面是偵查案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不過,第143條又規定,“對查封、扣押的財產、文件、郵件、電報或者凍結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
楊律師說:“警方在已查明被凍結資金系儲戶的合法存款后,應及時予以解除凍結措施。”
據最新消息,11月10日,涉及1.3億資金的5位儲戶已經接到甘肅警方的電話。對方表示,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存款資金來源合法正當,經調查核實將逐步解凍存款。有3位儲戶已依約去公安部門做了長達數小時的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