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15 15:01?出處 澎湃新聞
滴滴重啟夜間服務:滴滴公司發布公告稱,9月15日起恢復深夜出行服務,規定快車及專車司機需滿足注冊時間超過半年、安全服務超過1000單等條件才能在深夜期間接單,同時向公眾報告了安全大整治階段的進展。圍繞過去一周的爭議,我們今天來聊聊滴滴那些事兒。
在滴滴網約車停運期間,不少人遭遇了打不到車的焦急、出租車司機拒載挑單的困擾、黑車司機漫天要價的無奈。不少用戶留言懷念滴滴“不打烊”的日子。網約車已經深深融入百姓生活,而將剛性的出行需求建立在一家企業之上,又是多么脆弱。
脆弱,源自“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在一次采訪中,滴滴創始人程維回顧6年的發展時,曾透露滴滴每日訂單量達3000萬。合并快的、收購優步中國之后的滴滴,內無對手、外無強敵,盡管夜間停運期間空出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像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易到、曹操、嘀嗒等中小平臺的運力規模難以與滴滴匹敵,很難承接滴滴停運后的海量用車需求。這樣的市場格局,直接導致了滴滴暫停夜間服務之后,市場呈現出部分無序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也間接暴露出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設還有完善改進,也提醒政府密切關注和預防行業壟斷的發生,培育網約車市場更多的競爭主體。
人們批評滴滴,揭露其存在的問題,不是要徹底否定滴滴存在的價值,而是為了鞭策滴滴守住底線,不斷改進服務,為用戶帶來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費體驗。在中國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的春天里,滴滴開啟并發展了網約車市場,給大家帶來了出行便利,也推動自己的估值節節攀高。既然是行業發展的受益者,就理應成為行業健康的助推者,這是人們的期待,也是為什么滴滴危機之后有那么多用戶化身“產品經理”為其建言獻策的原因。滴滴需要珍視這份期待,讓自己變得更好。
正所謂,一人得病,眾人吃藥。滴滴的教訓,是網約車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啟示:滿足用戶便捷、高效的需求,堅守民眾安全、放心的底線,才是永恒的主題。一段時間以來,買到假貨投訴無門、給出差評被商家騷擾、競價排名導致魚龍混雜、大數據殺熟讓精準營銷面目可憎、黑心外賣屢禁不止、共享單車無序投放擾亂公共空間、移動支付隱藏安全風險……野蠻生長卻漸成氣候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社會秩序、環境生態等不斷帶來風險壓力。是時候重構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重建平臺的責任框架、調整政府監管模式了。只有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模式,我們的互聯網行業才能更加健康繁榮。
這正是:滴滴危機教訓深,勸君莫要步后塵。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jingji/7128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