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9 10:14?來源 揚子晚報
7月14日,蘭州某報社攝影記者任世琛上網時,發現2010年“人與水”國際攝影大賽公布了獲獎名單,他點開一看,卻被一張獲得特等獎、名為“千里尋水”的攝影作品驚呆了。“我明明沒有報名參賽,為什么我的作品會得特等獎。”
任世琛仔細一看,發現該作品雖然內容與自己所攝的完全一致,但是構圖方向卻截然相反,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作品被剽竊后修改了。
這幅作品是任世琛10年來拍攝的《旱區的孩子》中的一幅。1999年以來,任世琛花費近10萬元,深入到甘肅、寧夏、陜西等地的100多個干旱鄉村,拍攝了3000多張有關干旱少雨導致孩子飲用水困難的紀實圖片,該組專題圖片還在國際國內多次獲獎。
“這張照片我在2007年2月22日拍攝于甘肅省正寧縣,當時聽說這里的人們經常為了取水打架。”任世琛說,因為干旱,當地的機井沒有水,人們都到山下的山眼泉里去挑。等到第六天,他站在村民取水的山路上觀望時,眼前出現了照片上的一幕,他則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快門。
接到任世琛的舉報電話后,大賽組委會迅速調查,在參賽者張子平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對作品的著作權后,組委會遂于7月16日在網上發表聲明,取消了其獲獎資格,并向任世琛發去了一封致歉函。
“這次投稿參賽作品有2000多張,我們人手有限,所以不能一一核實。”大賽組委會工作人員李景峰說,他們對照片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現在也只是把獲獎作品放在網上公示,就是為了接受社會的監督。
修改任世琛作品后并拿去參賽得獎的人名叫張子平,來自成都。“他將我的作品從網上下載后,再經過處理圖片的軟件旋轉方向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任世琛說,自己辛苦換來的作品,被人輕松地拿去參賽。他希望張子平能夠道歉,并對他著作權和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
記者在網上搜索“張子平”的信息,發現該人曾多次參加國內的各項攝影大賽,還有不少作品獲了獎。但當記者詢問川內攝影界多名知名人士時,他們均說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前日下午5點半,幾經輾轉,記者終于撥通了張子平的電話。當聽說記者所詢是“剽竊”一事時,張子平稱自己不愿就此事發表評論,隨后匆匆掛斷了電話。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