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5 02:11?來源 《創業家》雜志
“變現”是一顆毒藥?
2005年以后,個人站越來越不好做了。個人站雖然做了幾萬個,但最終能夠成為商業站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會拿到風險投資,做強做大,其他的就只能淹沒掉了。——蔡文勝
王小波說,生活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互聯網又何嘗不是,站長們以興趣為原點的單純心態,很快就被商業化的大潮所變異。
2000 年11月,中移動發布“移動夢網創業計劃”,以開放的姿態迎接SP(Service Provider,增值服務提供商),這既讓新浪、搜狐、網易等長期虧損的門戶網站一舉扭虧為盈,又直接催生了數千家大小不一的SP公司,其中還誕生了空中、華友世紀、掌上靈通、TOM在線等數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同時,也讓站長們也獲得了第一桶金。
移動夢網同時開放了信息通道和話費支付通道,對于SP來說,更有價值的當然是后者,開放支付通道有一個更為通俗的名稱,就是代收費。顯然,SP們需要的是海量的用戶,此時擁有流量的站長們很快成了SP的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很簡單,個人網站作為前端,將SP的代碼和指令嵌入網頁,當用戶瀏覽其網站內容時,被 SP的短信、彩信、彩鈴、圖片、交友等服務吸引并注冊,完成代收費的行為后,雙方對此進行分成,分成比例從20%到最高60%不等。
從 2001年開始,TOM在線等大SP建立起了自己的短信聯盟,這些聯盟的網站數量從幾百到上萬,其中最好的個人網站可能月收入達到10萬以上。杜雪騫說,當時月入數萬的個人站長有很多,他2004年的個人收入就已經有數十萬了。很多人也因此認為,2003到2006年,是個人網站的黃金時代。姚勁波說: “如果要評選一個對個人站長貢獻最大的獎,那非中移動莫屬。”
但是,中移動將計費和采購的權力都交給SP,捆綁和誘騙成為了SP的常規手段,很多服務不經用戶確認就被直接扣費,涸澤而漁,產生了極大的負面效應,隨著中移動2006年開始的整頓,整個SP行業迅速衰落,對于以SP分成為主收入的站長來說,好時光也隨之結束了,一大批站長從此消失。
除了短信聯盟,站長們的另一個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百度聯盟、淘寶聯盟等廣告聯盟,但本質上,這與短信聯盟并無太大的差別,都是在販賣流量。百度、淘寶等平臺型的網站在初期都需要積累用戶,百度需要抵抗Google,淘寶需要抵抗易趣,他們愿意掏出真金白銀去購買站長們手中的流量,但是當他們擊敗主要的競爭對手、本身就擁有了巨大的流量之后,站長們又重新淪為一個弱勢群體,并沒有太大的話語權,一個典型例子是,2009年,當Google宣布退出中國之后,百度聯盟給站長的廣告分成比例立即就被下調。
但站長們又離不開這樣的聯盟,因為他們單一網站的流量畢竟有限,沒有規模優勢,無法獲得廣告主,只能通過這樣的聯盟聚攏起來,才有廣告價值,這就是為什么站長們對百度總是又愛又恨。DCCI與康盛創想的調查數據戲劇性地說明了這種矛盾心理:未來一年,34.9%的個人站長打算加入百度聯盟,同時34.6%的站長認為百度是對中小網站未來發展構成威脅的互聯網公敵。
先天的缺陷
很多人做的東西既不獨特,又沒有競爭門檻,打擦邊球、起哄、違規,就像城市里的違章建筑。違章建筑也有權利生存,但是整體上來說它是不合規律的,沒聽說一個違章建筑后來變成一個摩天大樓的。——謝文
站長們的命運實際上在2005年后就已決定。
自那時起,世界已經完全不同,騰訊、百度已經上市,巨頭開始在市場上攻城略地,更多有商業模式有資本支持的商業網站開始崛起。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日趨主流化,政府對于互聯網的監管也逐步加強,行業的門檻在不斷提高。
單打獨斗的站長們雖然有著諸多的優點,但越往大走,這個群體暴露的缺陷就越大于其優點:
1. 視野狹窄,目光短淺
“中國站長都是草根,很多都是高中沒畢業,在一個小地方,做了一個網站,但有很多用戶,李興平是代表。”姚勁波說。確實,如果非要評選一位中國站長的標本式人物,李興平比“站長之王”蔡文勝以及“社區盟主”戴志康更為適合。
李興平幾乎是憑著直覺做了一個hao123,但長久來看,網址導航站并沒有持續的價值,這是一個典型例子,站長們可以做出符合草根用戶的需求,簡單而直接,但這個應用通常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李興平在賣掉hao123時就曾坦言,他“看不到hao123的未來”,杜雪騫說,“站長對行業的觀察是站在一個很小角度”,或者更尖銳地說,站長們的視野普遍比較狹窄。
早期的個人網站無外乎小說、音樂、圖片、下載等幾個簡單的應用,沒有人考慮過版權問題,只是將這些幾乎不需要成本的內容簡單堆砌,并以此獲得用戶,流量來得容易,販賣流量來錢也容易,大多數站長們不會考慮將來的發展之路,這就注定了多數站長并無進化的動能。
2. 習慣于單打獨斗,沒有團隊
很多站長都沒有被管理過,也不會管理別人,只能管理自己,不習慣團隊作戰,更多的是單打獨斗。在互聯網發展的野蠻時期,商業網站還不強大,個人站長們可以憑借一時之勇而獲得很多的用戶,但大多無法長久,當商業網站開始發展,競爭加劇,站長們就像散兵游勇遇上了正規軍,沒有什么抵抗力。
3. 技術含量低,模式無創新
多數站長擁有基本的技術,但往往只限于制作網頁和管理服務器,且缺乏資源和資金去尋找更好的技術人員,這就使得很多站長只能使用通用程序架設網站,無法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開發。
而且,站長在商業上往往缺乏敏感,什么流行、什么熱就做什么,在hao123流行之后,出現無數網址導航站,并且不斷細分,但其價值極小。簡單來說,站長們有很好的模仿能力,但沒有在學習中創新的能力,事實上,這也是整個中國互聯網的普遍問題。
4. 操作不規范,心態浮躁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作弊幾乎是所有站長的必修課,站長們都對流量有著天生的敏感,比如在3721剛出現時,他們會購買熱門的通用網址關鍵字引導到自己的網站,而網站其實和關鍵字沒有絲毫關系。專業的作弊程序也并不鮮見,通過虛假點擊騙取廣告費只是尋常事,顯然,這是一種殺雞取卵式的方式。
中國最老的老站長高春輝認為參加第一屆站長大會的站長99%以上是賺錢的,但如果不作弊,那么參會的站長可能會少 50%到70%。其間的一個小細節是,一位新站長問老站長,怎么才能更好的作弊?在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后,這位新站長幾乎是扭頭就走,招呼都懶得打一個,老站長感嘆道:“在這里,我看到的更多是浮躁,都是夢想要一步登天。”
謝文尖銳地說,個人站長對中國互聯網的作用有兩個方面:“正的一面是聚沙成塔,把零散的流量變成一種可見的商業操作基礎,普及互聯網的基礎運營知識;但另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是灰色產業鏈,流氓流量、擦邊球等不規范的商業操作盛行,走火入魔。這正負兩者和為零。”
名片換了又如何
九幾年做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摸黑,做什么都是第一,那時候更多的是勇氣、敏銳起作用,現在好做的差不多被人占了,更多需要的是智慧,需要深度、綜合的技術創新。——謝文
作為中國最大的社區平臺軟件提供商的負責人,戴志康可謂是一個超級站長,他每天都在與大大小小的站長打交道。他發現前幾年很多站長在開會時都拿著一張紙,紙上寫著名字、電話,但是現在和大家換名片的時候,發現每個人都已經是公司的CEO了。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事實上,除了在站長這個圈子里,所有的站長幾乎都不再稱自己為站長了。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keji/intel/3332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