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4 12:41?來源 溫州視線
蛞蝓讀kuò yú,又稱水蜒蚰,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我們溫州也稱蜒蚰或者蜒蚰螺。夏天住在鄉下鄉鎮的居民經常發現蛞蝓爬到家里,有人問蛞蝓有毒嗎?這是一種害蟲,但無毒,就是看起來太惡心,而且很臟。
我們溫州人把蝸牛也稱為蜒蚰,實際上蛞蝓和蝸牛是兩種動物。外形上,蛞蝓和蝸牛最大的區別就是蝸牛有殼的,而俗稱鼻涕蟲的蛞蝓沒有殼。
蝸牛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我們吃的河螺西方語言中也叫蝸牛,西方人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
蛞蝓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與部分蝸牛組成有肺目。蛞蝓雌雄同體,繁殖力很強,蛞蝓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有黏液,中國古代也稱蝸牛為蛞蝓,蝸牛看起來很可愛,但是蛞蝓看起來就超惡心。
蛞蝓的生活習性
蛞蝓大多生活于有生活垃圾的居民住宅附近,特別是水塘、露天水溝、半露天下水道中,生長在這種環境中的蛞蝓,雖然蛞蝓本身沒有毒,但攜帶很多有害細菌,所以住宅附近如果不可避免出現水溝,一定要注意滅蟲。
百科上說蛞蝓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實際上只要有土,有潮濕泥土的地方,它都可以在土里面越冬,不一定在田間。5-7月出來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后,又活動為害。完成一個世代約250天,5-7月產卵,卵期16-17天,從孵化至成貝性成熟約55天。
蛞蝓的繁殖力非常強大,野蛞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亦可同體受精繁殖。卵產于濕度大有隱蔽的土縫中,每隔1-2天產一次,約1-32粒,每處產卵10粒左右,平均產卵量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饑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易于大發生,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
蛞蝓的捕殺
蛞蝓是一種害蟲,大部分的農藥都可以殺死蛞蝓,但是在鄉間居民住宅附近,不宜用農藥,民間流傳在蛞蝓的身上撒鹽使其脫水而死的撲殺方法。
蛞蝓的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記載蛞蝓有藥用價值
釋名:陵蠡、土蝸、托胎蟲、鼻涕蟲、蜒蚰螺。氣味:咸、寒、無毒。功用主治:清熱祛風,消腫解毒,破痰通經。治中風歪僻,筋脈拘攣,驚癇,喘息,喉痹,咽腫,癰腫,丹毒,經閉,癥瘕,蜈蚣咬傷。
蛞蝓能治療:1、蜈蚣咬傷。用蛞蝓生搗敷涂。實際上白天幾乎找不到蛞蝓,都潛伏在黑暗的角落里,被蜈蚣咬傷一時也不一定找得到蛞蝓。所以,這個藥用價值幾乎可以忽視。
2、痔熱腫痛。用大蛞蝓一個搗中泥,加龍腦三分、胭脂坯子半錢,敷患處。敷藥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現在都用手術了,這種土方法即使有效,也沒有人會去嘗試了,可以說是這個功效沒有實際意義。
3、腳脛爛瘡。用蛞蝓十個,瓦上焙干,研為末,調油敷患處,立效。現在醫學如此發達,沒有發展到腳脛爛瘡有一點點痛癢就去醫院打針了。
人類科學在進步,蛞蝓有藥用價值可能只是在中藥材提取上還有點用,直接取蛞蝓作為藥材,已經留在過去。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baike/4326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