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01 09:44?來源 浙江在線
南懷瑾逝世。
9月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太學堂去世,享年95歲。南懷瑾的家鄉浙江溫州樂清市委宣傳部、樂清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博也確認了南懷瑾逝世消息。據悉,南懷瑾先生的遺囑和善后事宜將隨后發布。
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資料圖片
大師南懷瑾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溫州著名學者南懷瑾
據錢江晚報實名認證微博消息:錢江晚報記者王小湛從溫州樂清人大主任趙樂強處獲悉,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于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年95歲。記者隨后將發布關于南懷瑾先生的遺囑及其善后事宜。
南懷瑾年輕時的照片。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溫州人,中國學者,文化傳播者,通儒、釋、道典籍,中國當代國學大師。1918年,南懷瑾出生于中國浙江樂清柳市區長岐鄉南宅,曾學習于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抗日戰爭,南懷瑾投筆從戎,在四川執教于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隨即潛心于佛典,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閉關修行三年。
圖為南懷瑾一家。
1918年,南懷瑾出生于中國浙江樂清柳市區長岐鄉南宅,曾學習于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抗日戰爭,南懷瑾投筆從戎,在四川執教于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隨即潛心于佛典,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閉關修行三年。
圖為南懷瑾與孩子南國熙。
1949年,南懷瑾隨國民黨軍隊前往臺灣,之后成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并在在政大、輔大等大學開課,多名臺灣政壇要人、文化、財經界人士均為其學生。南懷瑾對孩子從嚴教導,其子南一鵬曾說,每天要求我背誦唐詩和《古文觀止》,我沒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受罰。他評價自己的父親稱“對形而上的東西很透徹,對形而下的事務也很了解”,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讓許多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懷瑾中年時期的照片
1969年,南懷瑾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后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和“十方叢林書院”。又于1971年創辦《人文世界》雜志。1984年,因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成為新政學系在臺灣的新領袖,為避禍移居美國,并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圖為南懷瑾和臺灣原住民
南懷瑾移居香港
1988年,南懷瑾移居香港,在香港閉關沉思。80年代末,南懷瑾開始籌資興建中國國內第一條合資的鐵路金溫鐵路(金華至溫州),與1992年開始建設,于1998年6月11日通車。南懷瑾籌資共計4568萬美元,在建設完成之際,他提出“還路于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金溫鐵路現屬上海鐵路局管轄。
老年南懷瑾
2000年臺灣媒體揭露,1998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表示愿意與臺灣當局接觸。1999年底,李登輝派遣幕僚蘇志誠與鄭淑敏,在南懷瑾安排下,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在香港進行會談。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道,指出蘇志誠與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會其師南懷瑾,在其處遇見中國人士,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
南懷瑾,老年南懷瑾
南懷瑾太湖大學堂
2004年,南懷瑾移居中國上海,后在2006年再次移居至蘇州,并在蘇州創建太湖大學堂,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baike/4615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