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12 18:53?來源 溫州視線
蓑衣
蓑衣
溫州鄉下的蓑衣和其他地方的稍有不同,我們溫州鄉下編制的蓑衣樣式更好看,穿著勞動更方便,我穿過蓑衣,很扎人的,但是雨天穿蓑衣特別舒服。雨打在蓑衣上沒有聲音,不像雨衣那樣吵人,特別是下大雨的時候,穿雨衣聽著雨衣上雨滴的聲音,很嚇人的,但是穿蓑衣就不會,下再大的雨,都可以很從容。
現在楠溪江沿岸居民勞作時,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年齡大的人雨天穿蓑衣,因為蓑衣比較厚實,野外勞作起到保護作用。
中國江南、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廣泛使用,這種雨具穿在身上勞動十分方便。蓑衣于1970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本文介紹永嘉民間制作蓑衣的技藝。
蓑衣用棕制成,是供人們在田間勞動時,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種田人家不可缺少。
蓑衣可說是寶衣,民間有這么些民謠:“兩夫妻笑瞇瞇,腳下頭礦蓑衣,蠟燭點艾十八支”;“天上星,天下人,著蓑衣望丈人”。每逢春夏秋冬雨天,種田人穿著蓑衣在田間勞動,秋冬時既防雨又暖身,還可放田間草地上供睡覺休息用。
串蓑衣的人家首先將棕張準備好。有的人家自己栽種了好幾株棕櫚樹,一年一度可剝它一次,去掉棕標約有又7~8斤棕就可以請老司串蓑衣了。串蓑衣老司工具簡單方便,一只棕抓爬,像人手指彎攏似的,前面是鐵抓,后面套一條木柄,專門理直棕毛。另有一枚串蓑衣針,像麻袋針部有一針窟,串棕絲線串蓑衣之用。蓖做成的油盞,為潤滑串蓑針之用。,尖頂端有一個小鉤,臀還有一個青油布筒,用竹蓖做成的油盞,為潤滑串蓑針之用。
過去人家串一件新蓑衣是了不起的事,也要殺雞舀酒買菜招待老司。老司一到先整理棕張,去掉棕漂,將長又細棕毛用抓爬理直,恢成細長的棕線,然后再將棕張放在八仙桌上搭配好.先串蓑衣領,后串蓑衣挑、蓑衣帷等,這個行業不坐,不蹲著做活,專站在八仙桌邊,上身駝背型,左手下肢壓住載衣,右手拿針線在設計好蓑衣部件上一針一線地地串,這叫串蓑衣了.串的時候,老司的腰部與手的動作步調很講究,象演提線木偶演員似的,身、眼、手、法、步樣樣到位才將一件蓑衣串成。
近幾年,串蓑衣老司幾乎不見了,也許快會消失了。因為人們在雨天日常勞動作業,都穿上篷布或塑料布做成的雨衣,這種雨衣既輕巧、又方便。串蓑衣這門古老的技藝已瀕臨失傳。以此文略作介紹,供后人參閱。
柳宗元小詩《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蓑衣作為雨具,已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許在多年以后,我們的后代再也見不到蓑衣,只有從照片看到蓑衣,在唐詩宋詞里留下一個美好的意象。
本文“”來源:http://m.hangqichache.cn/news/baike/4442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