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1 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長沙晚報
清華驚現95座古墓:清華大學建筑工地發現古墓群,應清華大學申請,2019年4月2日至14日,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市文物研究所對清華大學古墓群開展了考古勘探工作,發現古代墓葬95座。
據“清華小五爺園”公號
網友戲稱,清華大學是古墓派,相關話題也登上熱搜第一!
一名清華大學學生告訴澎湃新聞,很多同學在古墓旁的6教樓上扒著窗戶看,“幾乎每一層都有人”。
“很早之前這一塊就用綠板圍起來,本來感覺是要蓋樓的建筑工地,沒想到是發掘古墓。”他表示,現場綠布掀開的地方有方方正正的墓穴,里面有尸骨。
“古墓西邊發掘出的是兩個骷髏一個坑的,東邊是一個(尸骨)一坑的。”該學生說。
清華古墓群是在建新大樓時發現的
清華大學官微稱,古墓群是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項目時發現的。
據了解,學校擬在第六教室樓北側建設新土木館大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及《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新建項目需進行考古勘探工作。
應清華大學申請,2019年 4 月2日至14日,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市文物研究所對清華大學新土木館項目占地范圍內開展了考古勘探工作,發現古代墓葬95座。
推測墓主或為平民
5月27日起,市文物研究所開始對前期勘探發現的古代墓葬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已發掘完成墓葬16座,初步判斷為明清時期平民墓葬。目前,考古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
另據中新網報道,有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此次發掘幾乎未發現陪葬品,推測墓主或為平民。
“清華小五爺園”公號稱,事實上,這并不是清華園中第一次發現古墓。從一篇土木系老系主任的文章中,可知過去也曾有過幾次施工中發現古墓的事件。
評論區的網友也沸騰了。
慘綠: 清華原來是古墓派
TutuDelicious : 清華古墓學院被發現了。
Arranged_by_Lay:小龍女:誰在cue我!
荷薄:怪不得古墓派這么牛
也有網友get到了一種進清華的方式。
學霸: 仿佛get到了一種進清華的方式
也有網友發現清華并沒有考古系,但辦法總是有的。比如隔壁就有。
凡凡臉臉圓圓:我們清華沒有考古系,但剛建好出土文獻中心大樓,而古墓就是旁邊挖出來的…
這個羊很狂:北大的考古系可以和清華的歷史系聯手啊
冠蓋滿京華vv:隔壁的激動的開始拿小鐵鍬等命令了
修:隔壁燕園激動的搓手手
來自西安的網友表示見怪不怪了。
幸福少女: 西安的學校默默看看不說話
葉子的茶:西安修地鐵,光2號線就挖出來130座墓
老燈兒:說真的哈,我們西安的學校見怪不怪了
王法儀:清華發現了古墓,就不得不提西安;說起西安就不得不提西北政法
長沙這些學校也發現過古墓
-雅禮中學-
操場下沉睡著古墓群
正在改造施工中的雅禮中學操場,目前已發現有十幾座古墓,年代從西漢延續到唐代。風傳被發現的古墓中埋葬的是一位太守,但考古工作人員說,只有等到真正打開墓室大門,才能最終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考古工作者已清理完4座唐代墓葬,其中操場東側一座唐墓破壞得較為嚴重,其余三座唐墓因系平民墓葬,僅發掘出一些碗、罐、壺、硯臺等器具。
在操場西側一座唐墓下方,還隱藏著一座規模較大的東漢磚室墓。該墓呈中字型,目前已開始初步發掘,其前室、后室、側室及甬道輪廓均已初步浮出地面。此外,操場正南側另有一座東漢磚室墓。
此外,1961年6月下旬,在雅禮中學外南面山丘曾清理出西漢古墓,可惜該墓已于1941年、1947年被“土夫子”盜掘一空,墓中已無文物。下圖為精美漆繪外棺(摹本)。
-長郡中學-
校園內有三國韓玄墓
長郡中學校園內的“漢忠臣韓玄之墓”,早已成為長沙一處著名文化景觀。至今,在長沙旅游地圖中,都會特別標注這處文化景點。
家住營盤路的黃粹涵老人生前曾談到,他和寫作《萬歷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在長郡中學為初中同班同學。讀書期間,兩人多次在韓玄墓前談論一些家國事。
-長沙市十一中-
曾出土中國首支毛筆
1954年6月10日 ,在長沙南大十字路旁左家公山“第四中學基建工地內”,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掘出一座保存完整且文物豐富的戰國木槨墓。而“第四中學”所在地左家公山,其址今為長沙市十一中,就在芙蓉路南大十字路東面。
長沙市十一中這座戰國古墓,出土了鋒利的銅劍等兵器,漆耳杯、漆奩等漆器,天平與砝碼,更清理出了中國目前發現的“第一支毛筆”。
這支毛筆全長21厘米,經長沙市制筆行業老技師鑒定,為上好兔箭毛制成,但制作方法與后來人們所使用的毛筆不同。它的筆端是用兔箭毛圍在筆桿一端,用細絲線纏繞,施漆膠固而成。這支“國寶”級毛筆的發現,引起海內外學術界重視,后為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參與本次發掘的考古工作者吳銘生先生認為:“這支毛筆的發現,對中國毛筆的發明史是一個最重要的證據,在研究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價值。”因為在此之前的記載,是秦朝的蒙恬發明了毛筆。顯然,長沙市十一中左家公山戰國木槨墓中出土的這支毛筆要早于蒙恬的“發明”。
-地質中學-
圍墻下藏著楚墓遺跡
子彈庫楚墓遺跡,就在人民路地質中學與省城南路林業勘查設計院共有的圍墻下,此處地名原名叫子彈庫紙源沖,又名王家祖山。
這座楚墓早在1942年9月就被長沙“土夫子”盜掘,從該墓盜掘出的楚國《繒書》,最初為長沙古董商蔡季襄所有,后蔡季襄去上海為《繒書》拍照,結果被美國人柯克斯(John Cox)以代為拍照為名騙去美國。
長沙子彈庫楚墓《繒書》上繪有月令、巫術等奇異圖文,在輾轉賣給美國一些收藏家時,數度被拍成照片,成為美、日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文物研究的重大熱點,在海外影響極大。
1973年5月,省博物館借著馬王堆漢墓發掘的“東風”,順勢發掘和清理了在1942年已被盜掘的子彈庫楚墓。除發現墓中殘留陶鼎、陶敦、陶壺及木梳、木戈等竹木漆器及一些殘損絲麻織物外,同時亦發現棺中躺著一位年齡約40歲的男性尸骨,這就是棺中主人。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槨蓋板下的隔板上面平放著一幅質地仍然“堅挺”的《人物御龍帛畫》,一般認為《人物御龍帛畫》站立在龍舟中的男子,就是墓中尸骨生前模樣。
清華大學官微稱,古墓群是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項目時發現的。
據了解,學校擬在第六教室樓北側建設新土木館大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及《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新建項目需進行考古勘探工作。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