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來自溫州民間的對外貿易保衛(wèi)戰(zhàn),開始介入當地的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民間商會、行業(yè)協會逐漸成為其中的主角,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交涉失敗,又一次關于西班牙的痛苦記憶
2005年7月26日,繼“3·12俄羅斯拉鞋事件”后,又一批價值8000萬元的溫州鞋被莫斯科警察拉走,警方公然提出罰款16000美元了事。
類似事件在俄羅斯已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中國企業(yè)家,特別是溫州企業(yè)家在全球拓展業(yè)務的同時,遇到了困難。
“你看看過去西方國家是怎么走出去的?我們只有自費外交的民間力量,因為我們民營企業(yè)還很小。”中國東藝鞋業(yè)有限公司(下稱“東藝”)董事長陳國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抱怨說。
陳國榮提到的“民間力量”是指他組織的協會——“溫州市出口鞋協會”(下稱“協會”),東藝和溫州的幾家外貿鞋老板,早年曾是國際貿易中的“受難大戶”,他們成立了該協會。
協會的作用在“西班牙埃切爾火燒中國鞋事件”之后逐步彰顯出來。出任協會“首腦”的幾個鞋老板一直與西班牙當地制造商、進口商協會有著很好的交流和業(yè)務往來。“西班牙埃切爾火燒中國鞋事件”后,溫州市政府有意讓協會組織貿易代表團到西班牙溝通。
今年6月上旬,協會攜政府官員與企業(yè)代表一行九人組成代表團訪問西班牙等國,受到了西班牙鞋業(yè)聯合會主席拉法埃爾·卡爾沃的歡迎,并在友好的氣氛中達成“互利雙贏共謀發(fā)展”共識。
然而,結束西班牙之行的第二天,一場由歐洲鞋業(yè)制造商策劃的歐盟鞋業(yè)聯合會反傾銷游行集會,徹底沖毀了訪問團的交涉成果。
令陳國榮他們料想不到的是,前一天還說要來中國設廠,或者進行貼牌合作的拉法埃爾·卡爾沃,竟然手捧空鞋盒走在了游行隊伍的最前列。
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類行業(yè)組織將要求歐盟限制中國皮鞋的進口,而法國、希臘和波蘭的制鞋商也將支持他們的行動,于6月15日向歐盟提出限制中國鞋類的進口要求。
這就是協會前往歐洲交涉的情況,陳國榮顯然對結果不甚滿意。他說,大宗的溫州鞋一波一波地出事,鮮為媒體所知,西班牙燒鞋和俄羅斯拉鞋事件,如果沒有商務部交涉和外交部的聲音,外界也根本不加以理會。
協會與歐盟過招
“你跟領導說,我對歐盟官員有話要講。”溫州日豐打火機公司董事長黃發(fā)靜交代公司的代表,跟商務部官員匯報時,一定要提出訪需要配一名翻譯。
三年前,溫州人黃發(fā)靜作為中國民間代表,應訴歐盟CR法案取得勝利,當選2003年央視年度經濟人物。今年5月27日,歐盟突然向歐洲打火機廠商提出協議草案,再次啟動CR法案(售價在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必須安裝兒童安全鎖),黃發(fā)靜再次出馬。
7月6日,國家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機電商會和溫州、寧波煙具協會及5家打火機企業(yè)等十幾人組成民間游說團緊急再赴歐盟。
7月16日,打火機游說團,從歐盟四國轉了一圈回到溫州。經過交涉、溝通;同時由于部分成員國要求修改CR法案,在7月15日歐盟成員國會議上,歐盟委員會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總司同意暫時不投票,以尋找代替CR法案的更好辦法。
這算是游說團取得了初步成功。贏得“緩沖期”,對于溫州打火機企業(yè)來講比什么都重要。
作為NGO(非政府組織)形式的行業(yè)協會,溫州市煙具行業(yè)協會游說之舉就是表達全行業(yè)的共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