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19:03?來源 未知
小學課本上的“林陰道”
前幾天,故宮一個別字“撼”原應為“捍”,讓全國人民熱烈地討論了一把。近日,一蘇州網友在其博客上稱,他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不過,當他在女兒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上看到“林陰道”一詞時,卻產生了極大的質疑:記得自己一直學的是“林蔭道”。對此,教材編寫者解釋說“林蔭道”是異讀詞,為防止出現混淆,所以國家語委進行了統一修改。
對于日前故宮出現的“撼”字風波,該網友稱,大家之所以敢討論,敢說這個字錯了,是因為故宮不是教書育人的。大家討論討論,就當做茶余飯后的笑談而已。“我覺得挺好。”但如果一個權威機構,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將錯誤堂而皇之地印在教科書上,所有老師都不敢質疑,將會是什么樣的后果呢?
隨后,該網友特別指出,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教科書104頁“識字”中,出現“林陰道”一詞,讓人著實嚇了一跳。“因為明顯與我們老師長期教我們的區別大啊。”
經過多番聯系,昨天記者聯系上了這位姓李的市民。據其介紹,他多年前和妻子一起來蘇打拼,目前開了一家體育文化廣告傳媒公司,女兒就讀于蘇州新區某小學一年級。
去年,女兒開學后,興沖沖把教科書背回了家。后來,他無意間翻到了語文書第104頁,看到了那個錯別字,認為非常不妥。“可教科書上已經白紙黑字地印出來了,既成事實,我們這些家長也只能望洋興嘆啦。”李先生表示,對于教科書上出現這樣的錯誤,他們家長感覺很無奈,也很無語。
帶著網友的質疑,記者來到蘇州新區獅山實驗小學。在校方提供的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教科書第104頁上,記者果然看到了“林陰道”一詞。該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陸菊敏告訴記者,他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已經有17年了,自從語文書從人教版換成蘇教版后,這15年里一直都是“林陰道”,他們也是一直這樣教的。
陸菊敏告訴記者,當他剛接觸到“林陰道”時,第一反應是這個字印錯了,因為在之前近20年的學習中一直都是“林蔭道”。在他和學校同事討論后,大家也一致認為這個詞是印錯了。便向出版方提出了異議,但卻被告知并沒有錯誤,“林蔭道”已經統一改為了“林陰道”。“雖然我們一直對‘林陰道’有想法,但教科書就是權威,授課必須以它為準。”(孫波 薛馬義 文/攝
詞典根據使用頻率 把“林蔭道”列為推薦詞條
“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蘇州大學語委委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曹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兩個詞都可以用,只是意義有些差別,一個強調樹木遮陽,一個強調背著陽光,現在已經被混淆成通用了。
曹煒說,兩個詞很難說對錯,但嚴格來講,應該用“林蔭道”,首先林蔭道被《現代漢語詞典》列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列為非推薦詞條,這說明林蔭道的使用社會頻率高于林陰道,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在選擇混淆詞匯作為推薦詞條時,詞匯的使用頻率是第一參考標準。
再就據文化傳承而言,“林蔭道”自秦漢就出現了,而“林陰道”在唐宋時才出現。從構詞理句來看,“林蔭道”有形象的遮蓋的意思,而“林陰道”卻過多地傾向背陽,顯然前者更加能形象表達出意思。
曹煒還表示,編書的人肯定不是高校老師,“蔭”使人想到樹木,顯然在表意功能更好,建議小學課本里全部換成“林蔭道”。
編輯: 溫州視線